媒体谈华住集团被曝数据泄露:凸显企业数据安
时间:2018-09-13 18: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个人信息泄露频发 凸显企业数据安全短板 数据可以“打补丁” “人的漏洞”如何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潘婷 近日,国内最大的多品牌酒店企业之一华住集团被曝大量用户数据遭泄露。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华住方面获悉,目前警方还在调查此事,最新进展以警方消息为准。 8月28日,网上曝出,网络黑客通过“暗网”(存储在网络数据库里、但不能通过超链接访问的资源集合)中文论坛以8比特币的价格出售约5亿条华住旗下酒店的用户数据,涉及1.3亿人。当日,华住集团通过官方微博接连发布2份声明,表示已经报警并且聘请专业技术公司核查此事。 9月4日,在2018年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呼吁,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和讨论不该停止。“最近层出不穷的安全事件,让我们很多人都没有安全感。”“现在每次一发生(此类)事件,好像企业是受害者,其实应该(对其)问责。” 从“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全球爆发,到Facebook用户数据泄露,再到趣店被曝数百万学生数据疑泄露......涉及隐私的用户数据总是被不法分子盯上,有的企业对此束手无策,有的企业并未做好准备。 包含个人信息的用户数据是许多企业发展新兴业务的重要基础,而不断出现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又在提醒:企业该如何真正将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履行好?制度层面可以做出怎样的安排? 一边是个人信息频频泄露,一边是个人数据过度收集 这并不是华住或其他酒店企业第一次出现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件。 早在2013年,华住集团旗下汉庭酒店就被曝出数据泄露,后来的调查发现,这是因为酒店所使用的WiFi管理和认证管理系统存在网络安全漏洞,数据传输加密失效。 2017年,另一家酒店连锁企业凯悦集团遭遇黑客攻击,导致11个国家的41家凯悦酒店面临数据泄露。同年,由于遭到黑客入侵,洲际酒店集团旗下超过1000家酒店发生用户支付卡信息泄露的现象。 据《2018年中国大住宿业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酒店类住宿业设施31万家,每位住客入住酒店后,包括其身份证件、电话号码、房间号等在内的所有个人信息将会同步上传至公安信息系统以及酒店内部的管理系统。按照公安部的要求,相关的开房记录将被保留一定年限,以随时备查。 虽然酒店行业所收集、存储的数据规模巨大,而且其中有很多都是用户的敏感隐私信息,但当前我国制度层面对此类事件的处罚还欠缺具体标准,而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则明确规定,对泄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最高处罚其全球营业额的4%。 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渝伟表示,华住事件也反映了许多企业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方面还有很多欠账。如果此次事件确是由华住的程序员将数据库连接方式上传于GitHub用于交流而导致,那么说明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存在纰漏,对于其程序员上传数据库连接方式的行为未做预防。 根据目前已知的各种信息,他认为,华住对包含大量个人信息的数据未做加密、脱敏等必要措施在内的安全处理,在数据泄露过程中,华住很可能也未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来减少数据的泄露。 在大量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企业对此投入不足的同时,还有许多企业在通过互联网不断收集个人数据,甚至违规也在所不惜。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今年7月17日~8月13日开展 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擅自收集成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57.4%。 而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有67.2%的受访者遇到这种情况,其中读取位置信息权限、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出现最多的情况,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打开摄像头、打开话筒录音等权限也被过度要求授权。 技术可以“打补丁”,可怎么堵上“人的漏洞” 中消协的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后,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但最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这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不得不接受现状。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许多互联网企业常标榜自我的一句话。作为用户个人信息最直接的利用者和保护者,企业应该怎么弥补过去在这方面的欠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向着网络强国阔步前行
- 下一篇:媒体:网约车需要安全整治 "滴滴该死"并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