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区:六大体系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时间:2018-09-11 13: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近日,“青白江区企业信用信息协同监管平台”完成升级改造。该平台是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分级推行企业信用联合惩戒等方面的一大功能性平台。随着系统改造升级,该平台可对监管对象设置专门的监管功能版块,实现差异化监管。同时,在原有市场主体数据基础上建设监管对象数据库,划分监管风险等级并确定双随机监管频次,以此促进跨部门双随机监管工作高效开展。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针对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还增设了自贸区管理版块,可提供自贸区企业的单独查询功能,同时还可对自贸区提供单独的监管对象管理、信用监管分类管理、随机抽查。 作为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的一项创新,该平台运行以来,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有望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这只是青白江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相关要求,紧扣“内陆亚欧门户、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努力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起制度体系、平台体系、管理体系、推进体系、运用体系和监督体系。在该六大体系的有力支撑下,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立制度、建平台、重管理 厘清“管什么、谁来管、管理谁、如何管”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政府管理方式和规范市场执法中,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面对多管齐下、多头并进的局面,要建好这一机制,青白江如何破题? “吃透文件精神,构筑制度体系。”青白江区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坚持“顶层设计”为首要原则,在充分学习南京、巴中等地先进经验基础上,全区先后制定了符合青白江实际的相关配套文件12个,并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形成“无遗漏、有标准、有保障、有监管、有问责”的制度体系。 按照“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的思路,以覆盖所有领域为目标,建立起平台体系。目前,该区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依托“青白江区企业信用信息协同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发建立了可供全区26个执法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全覆盖平台,形成纵向特色鲜明、横向统一规范的平台体系,初步解决“有”的问题。 同时,为明确“管什么、谁来管、管理谁、如何管”等关键问题,青白江通过完善“一单两库”,搭建好管理体系。 其中,根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日常监督及年度检查工作重点,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了“管什么”;通过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人员,将其录入监管系统,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等,落实了“谁来管”;通过对辖区内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进行系统梳理,根据监管对象近2年的行政处罚记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司法协助信息、特殊行业特殊监管的要求,建立监管对象信息库,将监管对象确定A、B、C、D四个监管等级,在全年抽查事项全覆盖和抽查比例不低于3%的框架内,科学确定抽查频次,由此明确了“管理谁”;通过抽查程序,结合执法检查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处理意见等检查标准,形成抽查(联合抽查)实施细则,制定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明确了“如何管”。 重创新、善运用、强监督 激发群众办事、创业兴业的热情 注重点面结合,创新推进体系,这是青白江创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体系的着力点之一。 据悉,为抓“点”型示范,该区积极鼓励执法力量强、专业素质好的区卫计局、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等六个部门大胆创新,先行示范、积累经验,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有效带动了全区面上工作整体推进。同时,通过抓“线”型领域,以重点领域为主线,不断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2017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主题抽查329次,涉及企业1034个,做到事项全覆盖。此外,为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问题,该区探索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联合随机抽查机制,对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检查事项,协同多部门开展了抽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