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专家学者建言献(2)
时间:2018-08-24 10: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打造网络话语“芯片”。互联网技术是我们的最大“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无论是当今或者未来,网络技术都不仅仅是一场科技层面的竞争,而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竞争。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核心技术则是两者的重要引擎,谁掌握了网络核心技术谁就会拥有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程,打造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传感器”。有专家指出,大数据时代西方国家利用数据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将产生巨大影响。比如,世界性大型数据库主要分布在具有浓厚西方价值观导向的欧美国家,有的国家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了一系列不利于我国发展的研究报告,干扰了正确话语导向。因此,我们应加快探索大数据技术嵌入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切实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协同创新,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制图/刘也 周甲子 李超民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安全,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 当前,社会已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网络新时代,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交融、交锋,使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变得更为复杂而艰难。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协同发力、不断创新。 一是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根源上端正态度,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努力学习、研究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协同调控,着重管好舆论导向、宣传阵地、领导干部,充分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是大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水平。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应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充分尊重网民多样化、具体化、个性化的现实需求。首先,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这个不容动摇的原则和基础之上,应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形成良性发展。其次,确保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有实效,关键在于与大众利益诉求相结合,并变空洞的理论说教与灌输式、语录式宣传为接地气、大众喜闻乐见的教育传播。再者,要善于“因平台制宜”,积极摸索在网络空间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教育的多元表达、良性互动方式。要特别重视青少年网民这一群体,着力在网络空间加强历史文化、国情社情和道德情操教育,提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网络授课比例,以科学理论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扎实推进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保障工作。首先,要构建、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协同管理机制:党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非政府组织尤其是网络行业组织、广大网民要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对不良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要坚决予以禁言甚至关闭。其次,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队伍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网络意识形态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需要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网络意见领袖”,以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导向、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侵蚀。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应进一步增强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供良好技术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利比亚一安检站遭袭 7名安全人员死亡
- 下一篇:中科大网络空间安全校友论坛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