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车联网安全问题待解 如何真正取得突破?(2)

  他认为,相关报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兴汽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正如行业第一次在汽车中引入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时,社会上的负面报道和言论使该技术的市场推广大大受阻;在推出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时,也缺少对消费者的传播和教育,以致大众不了解要如何使用该技术。可是这些技术却能够有效降低发生事故时的死亡率,因此行业有必要让消费者了解相关技术的原理以及所能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行类似的新兴汽车技术。
 

  政策与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3月1日,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上海发放。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开放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上海之前,广州在今年2月份率先开始路测。而早在2017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就联合多部门出台了自动驾驶测试新规,赋予自动驾驶路测合法化地位。从目前来看,上海、广州稍微领先,进入实际道路测试,北京才刚刚开始封闭道路测试。
 

  政策支持的同时伴随着支撑车联网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极其重要,尤其是对于车载互联技术而言”,Kevin Curran博士指出,凭借5G技术提供的小于10毫秒的超低延迟,我们可以与汽车进行实时通信,这将极有可能预防事故的发生。而IEEE的车载技术协会(VTS)——研究方向为移动无线电、机动车辆和陆地运输中的电气和电子工程理论,该协会每年举办两次车载技术大会,还协助建立了DSRC(专用短程通信)和IEEE 1609无线通信标准——车载环境中的无线接入(WAVE)。
 

  他分析道,通过5G技术,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载互联技术可以实时把相关细节发送到服务中心,如事故时间、车辆位置、车辆信息以及车主姓名,这些都可以极大程度提升车内人员的生还可能。以通用汽车的安吉星系统为例,它能提供车载通信、导航、远程诊断以及相关安全技术,其自动碰撞响应系统使用了传感器来检测碰撞,并可以自动提醒紧急联系人;丰田的合作安全研究中心,正进一步使用碰撞数据来预测碰撞中乘客可能的受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实时自动收集和发送这些信息意味着帮助可以帮助救援人员更快到达,从而挽救生命。
 

  同时,为了让无人驾驶得到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与国家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相关系统(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更多合作,如在停车信息、天气预报、桥面除冰、集装箱管理系统、可变信息标志、自动车牌识别等方面。“我们预计无人驾驶汽车会更加依赖内置于道路中的传感器,并在道路施工维护或紧急情况期间开启以提醒每辆车需要降速或停车。最终,我们可以期待道路与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更多的互动。”Kevin Curran博士谈到。
 

  无人驾驶如何真正取得突破
 

  一方面,随着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这种沉迷除了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外,也可能在无人驾驶时代来临前,为人们安全出行带来隐患。
 

  另一方面,汽车相关的费用开销也加大了社会对无人汽车技术的期待:普通汽车的使用和维护成本等交通支出占据了可观的费用开销。数据显示,在英国每年人们花费在车上的平均通勤时间为250小时,影响生产和生活质量;在市区,大约40%的燃料消耗在寻找停车位的路上。此外,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带来巨大损失,促使各国交通安全管理局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希望让自动驾驶汽车为人类驾驶员保驾护航,远离交通事故。
 

  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推进正在加速。例如,宝马已经计划在2021年实现Level 5级无人驾驶体验(无需驾照,无需人为介入)。Kevin Curran博士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或许将迫使保险公司重新考虑其商业模式——因为在技术的推动下,从长远来看交通事故数量将会急剧下降。由于自动驾驶汽车不会像驾驶员一样因为分心导致交通事故,到2035年,交通事故的数量预计将下降80%。
 

  除了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之外,无人驾驶技术的一大障碍在于立法问题。尽管这些法律会随着技术的普及而改变,但与汽车交通相关的立法依旧非常严格。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车联网故障的几率太高,然而支持者则认为这些都将会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完善而得到改进。Kevin Curran博士则强调,“为了让无人驾驶技术真正取得突破,政府需要对电子产品有信心,并尝试着让它们去完全接管驾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