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摘帽记(脱贫故事)(2)
时间:2018-08-07 13: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在周河乡西河村,溪水以北,古屋矗立,祠堂肃穆;溪水以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粮仓,被改造成粮油博物馆、西河餐厅和村民活动室。“古村落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修复,粮油博物馆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的。”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翱说,由于旅游开发,昔日穷困破败的“空心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年轻人都回来了”。 新县张洋家的农家乐,如今已小有名气。但提起5年前初办农家乐那会儿,张洋的母亲不禁感慨:“当时要不是吕书记拦下我们,这好日子怕是过不上呢。”原来,由于担心没有游客来,张洋的父母已经买好车票,准备出外打工。时任县长的吕旅拦下他们,说:“你们只管放心地开农家乐。如果赔了,损失我掏!” 结果,农家乐越开越红火,在韩国打工的儿子张洋也赶了回来,撑起了家。“现在一年下来,农家乐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比背井离乡去打工强多了。”张洋说。 2017年河南新县接待游客468.9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25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3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实现整体脱贫,84.34%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发展各个环节受益,1.1万多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贫困户年人均增收近8000元。 家庭办农场 种植又观光 来吴陈河镇茅屋冲家庭农场度假的游客,不仅中意这里的田园诗意,还对这里的绿色食品念念不忘。 一位游客说:“这里的西红柿就是小时候的味道,沙里透着甜。” 农场负责人岑新顺道出原因:“这里的菜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保证你吃的是原生态。” 2014年初,在外闯荡多年、事业有成的岑新顺看到家乡的旅游规划,毅然回乡。他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流转土地近5000亩,办起茅屋冲家庭农场,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水稻、养殖原生态水产,并把休闲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配送相结合,与一山之隔的奇龙岭民俗文化生态园连成一片,打造起吴陈河镇独具特色的“耕读小镇”。 “农业+旅游”,让茅屋冲家庭农场2017年营业额突破了1600万元,带动周边2个乡镇5个村的近3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其中,55名贫困村民就近就业,诸多贫困户入股,土地产生收益与贫困户五五分成。 像茅屋冲家庭农场这样,新县还有13个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不仅精准帮扶贫困户,而且普惠所有农户。与此同时,新县扶持绿达山茶油、久久农业、北纬31度等农特产品开发企业68家,开发山茶油、蒸青茶、葛根粉、土布、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180多种,催热了全域旅游的“后备箱经济”。 旅游带动产业,产业也催生旅游。今年五一假期,羚锐集团中药材基地芍药花开如海,游人每天逾万。在中药材基地、茶树园,驻足参观的游客,也成为一道风景。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07日 13 版 (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