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反病毒防护策(2)
时间:2017-12-25 22: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计算机的传播能力和复制能力使其能够在极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十分的广泛,只要网络中存在信息传输的介质,病毒就能侵入其中,并进行传播和感染。常见的病毒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移动存储设备 一些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是常见的病毒传播载体,例如光盘、软盘、硬盘、U盘等。当前,U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因此U盘是目前最常见的病毒传播渠道。 (二)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的形式包括非法网页、病毒邮件、论坛、通讯软件等。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流通性,因此也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病毒的传播形式更加的多样,不确定因素也更多。 (三)系统漏洞 任何一个网络系统中都难免存在一定的漏洞,一些用户由于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往往没有对系统中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或是在文件密码的设置上过于简单,这都会导致病毒通过系统漏洞入侵到计算机当中。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反病毒防护措施 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会对系统、信息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消除。做好日常的防护工作是应对计算机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具体的计算机病毒防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计算机信息网络健康法律保障 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建设尚不完善,无法有效的控制计算机病毒传播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国计算机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并调整法律体系,为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网络间的访问控制 在计算机当中设置防火墙和相关的防护设备能够起到良好的病毒防护作用,还能有效的限制对网络的非法访问,过滤非法的信息。防火墙是通过口令、身份验证、身份审核的过程,确保登录用户的合法性,并在各个局域网之间形成安全链接,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同步的验证和检测,并对网络环境进行一定的监控。防火墙还能及时的记录下对网络环境的观测结果,一旦发现有异常的情况,能够及时的向系统反馈,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三)优化防病毒综合系统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病毒的产生和传播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新的病毒不断产生,其破坏力和传染能力也显著增强。尽管市面上有许多的防病毒软件,但不同的软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病毒的入侵。一些防毒软件只能在单机上产生作用,一旦病毒通过网络传播,就无法起到良好的防病毒作用。要有效的应对各种类型的病毒就要求计算机中配备综合的防病毒系统,能够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防护体系。 (四)通过检测与身份认证系统进行实时保护 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就必须对病毒的类型、特点、性质等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病毒关键词、病毒程序等方面的检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病毒的性质和传播方式。根据病毒的这些性质建立检测和清除病毒的措施将更有针对性,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当前常用的一些防病毒软件都是在病毒入侵后才能对其进行清理,而无法有效的避免病毒的入侵。这样的防护手段相对滞后,此外,一旦病毒入侵计算机就会对计算机造成一些无法补救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力防护的效果。为此,应当加强对病毒的预防,对计算机操作者的身份进行及时的确认,将用户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进行比对,严格控制计算机网络的登入程序。 (五)软件的范围 杀毒软件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防范病毒的措施。安装杀毒软件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防止病毒的入侵。在使用U盘时,要注意对U盘的定期杀毒,切勿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游戏光盘,在万不得以使用时,也要先对光盘进行杀毒,在进行使用。尽量避免在一些非官方的网站上下载一些非法的软件,这些软件中往往隐藏着木马等破坏力较大的病毒。当受到一些路径不明的邮件或网页信息时不要轻易的打开。对于一些重要的数据要进行备份和定期的检查。 (六)建立安全模块 安全模块的设立能够为网络提供一层外在的保护层。在安全模块的保护下,只有拥有权限的用户才能登录网络,并下载和使用网络资源。安全模块还能对用户登录网络的时间进行限制,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和登记,从而在最大的限度上防止非法用户的登录。在安全模块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一定的网络日志系统,对登录用户的操作内容进行一定的监控,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病毒。 (七)网络加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解决策略10篇
- 下一篇:浅析工业网络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