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你为什么总是收到iMessage垃圾信息?根源在这里

   中新经纬注意到,2015、2016年间,苹果用户中曾多次爆发大面积的AppleID遭盗取和勒索事件。当时用户将矛头指向了某平台下的两款邮箱,称因邮箱的安全被攻击导致邮箱密码信息的泄露,以该邮箱注册或关联该邮箱的账号存在泄密可能。随后,今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确认了该平台下邮箱出现了致命漏洞。

  分析:苹果公司不作为 或面临法律追责

   iMessage垃圾信息源源不断地传进苹果手机,并长期骚扰用户,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苹果到底该不该负责?面对iMessage垃圾信息,苹果果真束手无策?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法律明确禁止赌博、色情等非法有害信息的传播,也禁止类似的广告行为。若该类非法有害信息属于表面明显可识别的,相关网络服务提供者,如苹果公司等,即属于“应知”违法行为的发生,应当立刻采取阻断传播,报告等工作。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网络安全法》等规定,合法行业的广告也不得以垃圾信息的形式出现。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或广告。而消费者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即苹果公司“报告垃圾信息”后,就视为苹果公司“明知”或“已知”垃圾信息的存在并对用户生活安宁权造成侵害。

   在这种情况下,苹果方只有做到两件事才能免责:一是删除、屏蔽、阻断相关信息的传播以及再次传播;二是向相关主管机关报告,并积极配合监管机构的执法行动和消费者的维权行动。苹果公司若未履行上述法定安全保障义务,则可能要面临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通过设备、特定程序向苹果用户群发iMessage信息,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广播行为,即一对多、或多对多传播,这种行为本身就应受到严格监管,无关个人通讯隐私和自由,而且相应的监管在美国、欧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苹果作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不作为是掩耳盗铃之举,没有说服力和事实依据。” 胡钢说,“苹果的不作为明显助长了不合法信息的传播,在回复用户质疑时又显得苍白无力,过于笼统,这与他全球化公司身份以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符。”

   胡钢认为,苹果公司应树立更高的道德标杆和伦理水准,在中国市场履行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接收到大量用户举报的垃圾信息后,苹果公司应加大审查,在积累足够过样本之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报告,但目前来看,苹果该做的事都没有做。”胡钢说。

   电信分析师付亮对中新经纬表示,“从原理上来说,iMessage垃圾信息和垃圾邮件极为相似,只是展现形式不一样。实际上,无论是邮件服务提供商对垃圾邮件的筛选,还是电信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过滤,这些都是被广泛接受认可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不触碰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实现。”

   付亮说,与之类似,苹果应该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拦截iMessage垃圾信息,履行监管义务。(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