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经济日报:让真相跑赢食品安全谣言(2)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对谣言的打击力度还很不够。王伟国认为,原因首先是无法及时认定谣言。“我建议对初步认定的谣言要逐一指出谬论之处,并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确定谣言,在政府网站上公示,并借助各种媒体传播。”

实践中,经多次辟谣的信息仍然被反复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谣言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也就没有现实的权利主张者。比如,造谣肯德基卖了什么样的鸡翅,肯德基公司可以起诉,但如果只是说炸油条用的都是地沟油,就没有油条铺子去主张权利。“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针对没有特定地域或具体对象的虚假谣言建立专门的认定机制,与现有关于谣言的法律法规相衔接。”王伟国注意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食品安全谣言的认定标准是“凡没有事实根据或者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均可判定为食品安全谣言”。这一条规定,为查处没有特定地域或特定具体对象的谣言,提供了直接的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规定了散布谣言的法律责任,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要承担行政责任;《电信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规定》等明确,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相关部门可以运用现有的法律依据,加大对谣言的惩处力度。

食品谣言诞生的根源,其实在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比如,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的抽检显示,我国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1%,离100%满意还有距离,同时还发现个别产区蔬菜中豇豆、韭菜和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畜禽产品中禽蛋兽用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残留超标和水产品中加州鲈鱼和鳊鱼兽用抗菌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超标。这些也佐证了消费者的担忧。因此,王伟国认为,政府监管部门一手要治理满天飞的食品安全谣言,一手也要抓好现实层面真正的食品质量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治理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