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龚道安:维护城市公共
时间:2018-07-30 23: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副市长龚道安作了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情况的报告。
据悉,本市火灾事故数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连续3年实现烟花爆竹禁放区域“零燃放”、烟花爆竹引发“零火灾”,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优秀。
龚道安表示,今年继续将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及风险防范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障工作为主线,以深入开展“大调研”为牵引,聚焦群众高度关注的消防、轨交、反恐、网络安全等领域,推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部署楼宇全部实现“零火灾”
上半年,全市共排查掌握“三合一”场所9300余家,已整改完成6600余家,清退违规住宿人员1.5万余人,消除火灾隐患5.2万余处。
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是一大重点。据了解,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全面摸清了本市3.65万栋高层建筑基本情况及突出隐患问题。上半年,各区、各部门聚焦问题、一抓到底,发现并督改各类火灾隐患27万余处。消防部门推广建设智能消防感知系统,已覆盖3500余栋高层建筑,通过烟感、温感等设备实时感知异常,部署楼宇全部实现“零火灾”;推动建成高层建筑微型消防站6000余个,组建消防微信工作群2.2万余个,打通消防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龚道安说,虽然当前本市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是重点部位消防安全风险依然较为突出:一是“三合一”场所内违章动火用电多、电线私拉乱接多、违规使用液化气钢瓶多,极易引发亡人火灾事故。二是高层建筑管理单位消防主体责任不落实、消防设施年久失修、疏散通道堆物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使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的高层住宅建筑达2458栋,一旦发生火灾,极易产生“烟囱效应”。三是全市老旧小区共3598个,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消防设施缺损、消防通道不畅、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小火亡人”事故时有发生。
“我们将持续加强火灾隐患整治。” 龚道安表示,将紧紧围绕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和火灾高风险区域,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集中挂牌整治、督办曝光重大安全隐患,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
继续滚动排查大客流风险点位
上海轨道交通现有17条线路、673公里运营里程、395座车站,工作日日均客流1106.75万人次,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54%。
龚道安表示,今年以来,交通、公安部门会同申通地铁集团,围绕大客流疏导管控等重点工作,抓实抓细各项防范和处置措施,确保了轨道交通安全运行。
交通、公安等部门会同运营企业,建立健全客流风险常态排查和每月评估机制,针对排摸发现的141处风险点位,落实派驻人员值守、改善硬件设施等管用措施,严防发生治安灾害事故;在徐泾东站、诸光路站等车站试点建设大客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提示;针对疏散标识离地高度不足、易被遮挡的情况,在25座车站内增设了1800余块与导乘标识等高的疏散标识,引导客流迅速安全疏散。
交通、公安部门督促运营企业落实安检主体责任,定期评估744个安检点运作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改进措施,在41座车站的58个安检点实施分道安检。上半年,共检查乘客箱包3.5亿包次,过机安检率同比上升21%,查获危险品、违禁品1.4万余件。结合进博会保障工作,强化轨道车站巡警、特警、携犬民警联勤巡防,开展“盘人查物”飞行临检82次。上半年,共抓获在逃人员75人。
龚道安坦言,虽然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现有运力无法完全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早晚高峰潮汐式大客流仍比较突出。二是信号、供电等设备故障易发,公共广播信号尚未覆盖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实践证明管用好用的相关科技手段还有待推广。三是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应急处置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们将强化源头治理,继续滚动排查大客流风险点位,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消除安全隐患。”龚道安表示,将完善公共交通总体布局,加快轨道交通新线路建设,增购列车投入运营,确保年底中心城区所有线路的最小行车间隔缩短至3分钟之内。
针对列车、隧道、信号、供电等设施,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完善数据分析和智能诊断管理系统。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区域公共广播系统建设,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够引导乘客快速有序疏散。
及时预警、清除网络安全漏洞
上半年,本市深入开展信息网络安全执法检查,修复网络安全漏洞和隐患,对重要信息系统编制个性化“健康档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