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刷脸时代”到来,你的脸还安全吗?

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刷脸通行了。

据南华早报称,北京的新机场马上要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代替人工安检系统,通过系统来捕捉旅客现场的照片与身份证照片进行比对,然后把这个比对值提供给安检工作人员,安检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值,再根据自己的比对来判断旅客是不是同一个人,相当于增加了一道安全防护的保障。

人脸识别安检系统安全便捷,智能高效,不仅方便了旅客过检,还解决了在发生突发情况需要核查旅客过检信息时无法实现快速查询、检查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刷脸”比起“刷指纹”等其他生物特征数据识别的一个优势就是它能够远距离采集生物特征数据。这种交互方式因为简单快捷而被广泛应用于门禁识别、交易支付、公安追踪等众多领域。

不过,越来越多人担心在“刷脸”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我们的隐私安全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侵蚀,我们的“面部数据”被滥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就像Facebook可以获得人们到访某个景点的信息,然后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自己的网站上找到这些人,向他们发送旅游广告,人们的脸部数据也通常在不知不觉之中被采集和记录下来。即使科技公司不容易得到这些数据,国家得到这些数据也是轻而易举。

如今,执法机关在追踪罪犯方面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但它可能会令公民隐私遭受巨大的损害。

人脸识别的应用不能没有边界和底线

最近,几家硅谷巨头都因和政府签订涉及人脸识别软件的合同而受到广泛抨击。这其中就有人工智能“大佬”微软公司。

在内外阻力之下,微软最终选择和美国政府在人脸识别计划上“分手”。微软公司表示,它将更加谨慎地考虑这方面的合同,并敦促立法者规范此类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以防止滥用。

上周五,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专门发表了一篇博文,并在里面写道:

“考虑到这项技术被滥用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在人脸识别方面的立法似乎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缜密的技术方案,那么政府在决定追捕、调查乃至逮捕哪些人的时候,就将依赖于错误或者带有偏见的技术。”

微软是第一个对人脸识别提出公开质疑的硅谷巨头,但不是第一个受到质疑的科技公司。

今年五月,亚马逊因为正在为政府和警察部门推销其一款名为Amazon Rekognition的产品而被推上风口浪尖,遭到了来自民间自由团体、公司内部员工和众多学者的强烈谴责。

“刷脸时代”到来,你的脸还安全吗?

Amazon Rekognition的技术可以实时识别、跟踪和分析人员,并在单幅图像中识别多达100个人。它还可以快速扫描收集的信息,与数据库数千万张面孔进行比对。消息瞬间引起了一大波恐慌,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组织了30多个民权组织联合抗议亚马逊和政府的合作,要求亚马逊CEO贝索斯停止向政府出售Rekognition。

大部分抗议者认为,如果政府可以利用精准的人脸识别,那么就将利用这个系统跟踪和监视民众,个人隐私就会被公共权力毫无边际地侵犯。Rekognition 技术的广泛使用会给有色人种、非法入境移民、抗议示威民众的人身自由权利带来可怕的后果。

亚马逊内部的100多名员工更是向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递交了一份公开信,要求公司停止向ICE和其他执法机构出售Rekognition面部识别技术,并在声明中言辞激烈地写到:“我们公司不应该干监视群众这种蹚浑水的事情; 更不应该和警方在安保方面有过密的合作; 我们不应该支持那些监督和压迫边缘人群的公共权力机构。”

“如果没有一个不带偏见的技术,那么执法部门就可能利用这些带有偏见的算法或缺陷的技术方法来决定跟踪、调查,甚至逮捕哪些人,从而做出不公正的结论。

但是科技公司真的会因为各方的抵制而停止与政府和军方在人脸识别领域的合作吗?恐怕不。

亚马逊的 AI 负责人 Matt Wood 在回应抗议声的博客中写道:“新技术能力一直都存在风险,以后也会如此。每个选择使用技术的组织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否则就得面临法律惩罚和公众谴责的风险。AWS 会认真对待自己的责任。但我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些技术未来可能被人滥用就禁止这些技术的发展,这样是不对的。”

无独有偶,因和五角大楼合作展开Maven项目而饱受指责的谷歌在宣布人工智能7大原则之后仍然给自己留了个台阶,表示将继续与美国政府和军方开展在网络安全、培训、退伍军人医疗保健、搜救和军事招聘方面合作。这家网络巨头正在争取两项数十亿美元的国防部门办公和云服务合同。

人脸识别的偏见与缺陷

虽然人脸识别已经成为AI 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但在推广过程中仍然争议不断。

其实,早在2016年,FBI就开发过一个人脸识别系统,背后还有一个41.1亿张照片的数据库。

当时FBI通过与18个州交换合作,得到了签证、护照、国防生物识别数据库、驾驶证等证件上的照片——以及3千万张曾经犯罪的入档照片。

FBI还为这个数据库专门取了个“下代识别”(Next Generation Identification)的名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