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邪典视频危害匪浅 如何保护孩子上网安全-
时间:2018-07-10 20: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儿童邪典视频”污染童心 看国外如何保护孩子上网安全 中国网新闻2月2日讯(记者戚易斌 实习记者贾子墨)日前,国内各大视频平台播放“儿童邪典视频”一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这类视频起源于国外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如今已经悄悄流入了国内。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表示,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多个网站也开始自查和清理相关内容。 “邪典”一词源于“cult film”,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往往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富有争议性。有一些作品因其独创性逐渐得到了主流的认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儿童邪典视频”更多则是趣味变态,通过对经典的动漫形象再加工,充斥暴力、软色情和惊悚等元素,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邪典视频”危害匪浅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常常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但其涉世较浅,分辨是非能力不够。而“儿童邪典视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明快的音乐混淆视听、用经典动画形象为掩护、将暴力等行为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使其内容极具迷惑性,引诱孩子观看。更有甚者制作出中国版“儿童邪典片”,将孩子作为拍摄对象。 对此,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认为,长期观看这类视频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年龄小的孩子没有成熟的意识,在早期植入这类信息会造成极其错误的认知”。其中,血腥暴力的视频更会对孩子造成恐慌,对神经发育造成影响,容易造成后期注意力不集中,不自信等一系列严重影响。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前检察官邓学平称,视频网站应当加强自审自查,设置分级制度,屏蔽关键词的搜索引擎,对给儿童推荐的内容增加人工审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低龄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保护监管,对孩子网上接触的内容多花时间把把关。 国外如何保护儿童上网安全 “儿童邪典视频”最早产生自境外网站,一经出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方面,各国均有相关对策。 美国 近年来,美国社会同样深受“儿童邪典视频”的荼毒,被称为“艾莎门”(《冰雪奇缘》里的艾莎公主是这类视频中最常出现的主角)。去年7月,《纽约时报》专门报道了这一情况,引起了全美的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强烈抗议下,YouTube开始大规模下线这类视频、封禁账号。到去年11月,YouTube宣布删除了超过50个频道、15万则视频。 对于此类问题,美国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遏止。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互联网保护法案》(Children’s Internet Protect Act),规定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必须给联网计算机安装色情过滤系统,否则图书馆将无法获得政府提供的技术补助资金。 同时美国政府部门还成立了专门机构保护未成年人网上安全。如司法部建立了打击儿童网络犯罪特种部队,为各州和地方的打击行动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力支持,帮助培训公诉和调查人员,开展搜查逮捕行动,协助案件侦缉。联邦调查局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辨认、调查网上发布的儿童色情图像,搜寻相关不法分子,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美国邮政、海关等部门也经常参与和协助执法部门的有关行动,且成效显著。 英国 针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问题,英国建立了“政府+行业”的联合监管机制,设立了专门网站,向家长提供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政府公布了24小时的儿童热线,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时就网络问题寻求帮助。 同时政府专门设立了保护青少年的“儿童开发与在线保护中心”,让公众、执法机构和网络业主间加强联系,跟踪并检举嫌疑人,防止犯罪分子以儿童为目标进行网络犯罪,都体现了立法和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移动内容管理方面,当前所有主要的英国移动运营商都已经自愿实施默认内容过滤系统,对手机网站内容进行分级标注,标明哪些内容不适合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观看,并采用技术手段过滤那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 日本 有数据表明,2008年日本涉及网络犯罪的案件中,传播儿童色情物品案件254件,违反青少年保护条例有437件,同比增长90%。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日本政府2009年颁布实施了《保证青年少安全安心上网环境的整顿法》(又称《不良网站对策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