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全国层面信用立法亟待出台
时间:2018-07-10 18: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诈骗可能引发全社会的信用危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调查显示,中老年人已成为受电信诈骗侵害的重点人群。而以虚假信息诈骗为代表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成为影响老年人安全感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公安部、工信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11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这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法律。 法律的制定与出台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制度保障,全国各地在执行、落实上也使出了“洪荒之力”。为了应对打击这种新型犯罪活动,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反诈骗中心相继应运而生。与此前相比,各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和被骗金额同比均已明显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诈骗电话号码举报7549件次,环比下降15.34%。相关电信企业已对上述举报号码进行逐个核实处置,对存在违规的进行内部追责处罚,对涉嫌违法犯罪的通报公安机关。 “由于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此种情况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承载着敦促国人守法的使命,仍然要大力推进。”上海市法制办副主任罗培新指出。 他认为,社会信用是一个综合体系,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电信诈骗犯与虚假广告频发不仅使人民群众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更可能引发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危机,这是当下面临的很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