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安全预防措施

重庆警方发布年度十大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

中国网15日讯  现在的网络诈骗案层出不穷,套路满满,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 昨日,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梳理了2017年全年高发易发的十大类通信网络诈骗案件,刷网评信誉、购物诈骗、冒充购物客服诈骗是最为常见的诈骗套路。分析了作案手段并发布相关案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排名第一的是刷网评信誉占17.11%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网店高价购卖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警方提醒市民,承接兼职要了解兼职是否正规合法,对于此类非接触性口头交易,且以各种缘由要求提前打款均应提高警惕。

相关案例:201711月,渝北的杨某通过一条陌生短信,做起了刷单拿佣金的兼职。他多次按客服要求网购指定商品,并得到佣金。但在支付了一单总计48240元的商品后,对方声称只能继续做任务才能返钱,于是杨某报警。

排名第二的是购物诈骗占12.48%犯罪分子冒充医疗专家教授,通过打电话或发微信,对老年、病患群体进行关爱式问诊,夸大受害者病情,鼓吹产品疗效,虚构其疾病治愈率,用廉价的健字号药品或其它三无药品冒充特效药高价出售,并采取邮寄到付进行诈骗。警方提醒市民,购买商品应选正规渠道;凡自称相关机构打来电话,一定要查证是否真实存在;不要轻易相信QQ、微信等发布或电话推销的购物信息;谨慎填写个人信息。

相关案例:201712月,重庆警方通报一起涉案金额达千万元的保健品推销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通过话术剧本来哄骗老人买保健品,不少老人花上万元甚至十几万购买。

排名第三的是冒充购物客服诈骗占8.63%犯罪分子冒充客服人员以网购交易不成功给客户退款等为由,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退购网址,从钓鱼链接后台窃取信息,进行转账或消费。警方提醒市民,如有人提到付押金、手续费、抵押款、保证金或是提供网站退款等,均要提高警惕。

相关案例:20177月,秀山的胡某在某网站上购买了一批书籍,当晚接到缺货退款电话。胡某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输入验证码,被骗2352元。

排名第四的是盗取、冒充虚拟身份诈骗占8.29%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为由诈骗。警方提醒市民,接到他人的网上提出借钱、转账等要求时,最好当面或打电话与本人核实清楚。

相关案例:20177月,綦江的刘某在QQ上接到老板信息,要求向其提供的银行账号上转账90万元。好在被警方成功止付冻结。

排名第五的是冒充公检法占7.25%犯罪分子冒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为恐吓事由,再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诱骗事主向安全账户转账打款。警方提醒市民,公检法工作人员办案,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

相关案例:20177月,江津的苏某接到公检法工作人员电话,称其涉嫌一件非法洗钱案,要求苏某将50万元转至安全账户以证清白。苏某筹钱准备转账,警方及时发现制止。

排名第六的是贷款诈骗占7.01%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低息、免担保的虚假贷款信息,以交纳年息、检验还贷能力、保证金、手续费、税款、代办费为由,要求受害人汇款。警方提醒市民,应到银行或实体正规贷款公司办理贷款,提高对所谓低门槛放贷的警惕。

相关案例:20174月,渝北的王某打算通过某贷款网站贷款,结果骗走王某8000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