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um联合创始人帅初:基础设施亟待升级,区块链(2)
时间:2024-03-28 12: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加密货币比特币是最典型的代表,不论我们在于讨论区块链,比特币作为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依然是在启发着我们怎么更好地构建新型开源软件体系、服务体系,背后设计的理念和逻辑类似于一套基于博弈机制自动演化的软件体系。在比特币之前很难有软件在创始人走掉10年后还能蓬勃发展,并且目前为止是看不到尽头的,边界和网络效应在不断扩大。 背后的一套激励设计、博弈设计,为我们设计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体系提供很好的借鉴。 比特币网络作为另类的资产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包括纳入监管范围,这必然是一条长期的路径,而非短时间内确立的,必然面临着长期的碰撞。 比特币网络的发展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地方,理念的设计有了后面十年的故事,正是因为是点对点开放的网络、信息对称的网络,另外本质上对资金也实现了非常高效的管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前几天在比特币网络上发生了一笔10亿美金的转帐,手续费就几百美金,并且在10分钟之内完成了转帐。这样开放的金融体系可以有坏处也可以有好处,从技术上保证了大家相信网络可以承载单笔价值达到10亿美金的转帐,这背后是何其强大的信任机制?包括对它的安全是非常明确的信任,当然背后得益于高效的资金管理,有多重签名的技术可以保证比特币哪怕10亿美金也可以放心地保管,10亿美金的黄金个体是无法保管的,10亿美金的资产对很多个体和公司来说都是没办法独自保管的。 网络安全的稳定造成了过去发展一直是行业价值的基石,基于比特币逻辑后面又诞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发展思路。为什么要区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平台?这是行业里非常深的误解。 第三,加密货币到免信任平台。 加密货币的诉求是非常不一样的,最开始社区型的加密货币是简单、安全、稳定、可靠,当然要足够的去中心化,甚至某种意义上最原始的理念还有怎么去实现人人可以参与。但以太坊代表初始定义不是从加密货币理念开始的,反而是从怎么搭建未来支持大量应用的区块链平台。但是,这其实给以以太坊前几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今天也成为了巨大的制约。 为什么呢?可以思考背后的逻辑,作为平台需要无限的可拓展性、很好的隐私保护、资源的隔离,需要非常良好的治理框架,当然还有非常好的除了ICO之外的其他融资/募资的模式,作为平台,这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第四,去中心化应用的再思考。 作为平台,以太坊为平台做出了巨大的创新,但我们也要反思行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困境,不仅是技术上,更多是理念和商业模式上。 为什么需要重新思考分布式应用?重新设计分布式应用?相信大家都有同感,不论是行业的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在行业里会发现很多分布式应用并没有适合的落地场景,也没有给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而是沦为炒作的工具。 我们需要跳出思维的框架,再设想和设置怎么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分布式应用。 为什么今天以太坊、EOS、量子链在面向应用的时候会有巨大的问题呢?因为都是沿着最早期加密货币的逻辑,货币要求全局链上的验证,在比特币网络上任何的一笔交易会广播给全网8000个节点,这对货币来说是可以的,因为是高价值的东西需要全网的共识。但如果一笔微小的应用需要通知给网络上1000个、8000个以上的节点,这是逻辑上的巨大问题,会对应用平台形成巨大的制约。 所以说,当时以太坊拓展了比特币脚本语言,把有限的处理能力变成了更加灵活的虚拟机处理能力,但依然沿用的是比特币的全局验证的思路,会对发展形成巨大的制约。 以太坊是一台世界计算机,但是是单线程的世界计算机,因为所有的逻辑在背后执行的是一8000个节点都是全局部一统一的,在阿里云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的,阿里云上全球几十万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跑的内容不一样。但在以太坊微型的Cloud上,所有跑的逻辑任何时间切片观察是同步的逻辑,强一致性约束了所有应用的发展。 必须跳出框架才可以期待未来区块链的应用取得更大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需要有巨大的升级和迭代。 当然以太坊也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论在做分片还是链下计算,但如果逻辑没有根本的改变很难有大突破。 第五,区块链应用和平台。 为什么去中心化的DAPP可能是伪概念?我们观察怎么改造互联网上现有的应用,也许DAPP不应该叫DAPP,而是应该叫有区块链特征的应用。区块链有哪些特征?账户、身份、地址、资金是四位一体的,不像今天注册互联网的应用,首先要用手机号注册、绑定身份证、绑定银行卡,其实是多重的注册,甚至每个平台都会留下数据。但在区块链网络上地址代表了资金、金钱、ID、身份在地址上会得到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