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已上市五款BTK 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的方式抑制BTK 活性。BTK 抑制剂阻断BCR 诱导的BTK激活及其下游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恶性B 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死亡。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5 款BTK抑制剂获批上市,均采用不可逆结合的方式,与BTK 上的Cys481 以共价键的方式连接,从而导致BTK 的不可逆失活。FDA 批准的BTK 抑制剂有三款,分别为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及泽布替尼。
伊布替尼:百亿级别重磅炸弹的三次交易,价值由近乎为零增长到208 亿美元。(1)第一次交易,临床前(~$0):
2006 年Pharmacyclics 收购Celera,获得一个有治疗类风关潜力的不可逆型BTK 抑制剂;(2)第二次交易,披露早期数据(9.75 亿美元):Pharmacyclics 将伊布替尼用于治疗B 细胞肿瘤,并验证了有效性。2011 年,Pharmacyclics 与强生杨森达成合作,共同进行伊布替尼的开发及商业化;(3)第三次交易,获批上市(208亿美元):2013 年伊布替尼获得FDA 批准上市,2015 年艾伯维收购Pharmacyclics。获批上市后,伊布替尼研发确定性更强,艾伯维仅需进行适应症拓展及商业化,且慢病逻辑下,伊布替尼市场空间广阔。
第二代BTK 抑制剂:基于伊布替尼缺陷对其分子结构进行针对性改造,有望出现best-in-class 品种。由于存在脱靶效应及对BTK 的抑制率不高,阿卡替尼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约20-30%的患者由于耐受性的原因停药。(1)阿卡替尼:由Acerta Pharma 研发,对BTK 选择性更好。2015 年在ASH 大会上披露治疗难治性CLLI/II 期临床数据后,12 月阿斯利康宣布将以4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certa Pharma 55%的股权。2017 年10 月,阿卡替尼二线治疗MCL 获得FDA 批准上市。2021 年1 月,阿卡替尼头对头伊布替尼治疗CLL 的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疗效终点;(2)泽布替尼: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具备best-in-class 潜力,2015 年ASH 公布初步临床结果,2018 年ASH 公布二线治疗MCL 国内II 期临床结果,2019 年11 月,二线治疗MCL 获得FDA 批准上市。
第三代BTK 抑制剂:针对伊布替尼耐药的可逆结合型抑制剂,LOXO-305 进展最快。伊布替尼引发的耐药性突变主要为BTK C481S,第三代抑制剂通过可逆结合的模式解决耐药性突变。BRUIN 研究中,LOXO-305 二线治疗多种NHL 均疗效显著,且不受前线治疗方式的影响;未观察到DLT 及MTD,≥3 级TEAE 发生率极低。
药物疗效决定市场潜力,研发确定性主导内在价值。药物研发过程中,随着临床数据的逐渐披露,药物有效性逐步得到验证,研发确定性逐步增加,药物的内在价值也随之提升,并在项目交易的金额或公司的股价上进一步体现。
风险提示。药物临床进展不及预期,药企研发投入不及预期,药物商业化不及预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