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武夷论坛|哈维尔·加西亚:若维持偏见(2)
时间:2024-03-27 15: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中国的和平思想有着悠久的传统。孔子、老子、墨子、孟子以及所有古代中国的伟大哲学家都厌恶战争。与西方文明更多依靠外在推动力不同,中国文明在其整个历史上都是由内生推动力驱动,以其广袤的领土(“天下”)为中心。中国人建造伟大的世界级国家象征——长城,是为了防御,而不是进攻。 中新社记者:您发言中还谈到了中国促进人类进步的“务实方法”(pragmatic approach)。为什么强调“务实”这个词? 哈维尔·加西亚: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尝试、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最佳之道,这种方法并不陌生。几千年来,中国人一方面顺应自然,一方面也通过改造自然来改善农作物品质或引导河流。古代中国的科技就有注重经验、整合和实际应用多于分析和理论的特质。 随着1978年后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对科技和文化务实的思想也开始应用于政治和公共管理领域。改革的伟大推动者邓小平曾引用四川民间谚语“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并鼓励“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一个由尝试性变革构成的渐进过程,其中被证明成功的变革随后得到制度化。 从农村地区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行政改革,务实方法已应用于各个层面和政策领域。政策是根据其结果和表现进行评估的,中国采用适合各个地方条件的解决方案,并充分利用各地的特定资源,如成语所说“因地制宜”。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一渔光互补项目建设现场,电力工人在巡检光伏设施。翟慧勇 摄 正因这种延续至今的务实态度,中国能在不断学习中将自身传统与西方模式中可借鉴的部分结合起来。 对务实主义而言,真伪和好坏必须通过实践的成功程度来衡量,我认为这种方法值得在中国以外推广。 中新社记者:当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或分享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时,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会认为其带有“阴谋”,并抱有敌意。您怎么看这样的反应? 哈维尔·加西亚:西方某些政治、经济和媒体力量正在推动一场旨在抹黑中国形象的活动。对于某些西方国家而言,中国不仅是对其权力的挑战,还是一个寻求纠正资本主义负面影响的替代模式的范例。 哈维尔·加西亚所著《中国:威胁还是希望》封面。受访者供图 此外,中国是自殖民时代和工业革命以来,首个实现重大社会和经济进步的非西方政府与文化体系的国家。西方一些人认为,中国不能成为“全球南方”或其他地方任何国家的典范,必须被妖魔化。在这种背景下,宣传战是针对中国的混合战中的一环。它通过夸大中国负面的方面并压制其积极方面,来塑造对中国不友好的公共舆论。我在我的书《中国:威胁还是希望》中对此有详细描述。在这本书中,我分析了某些西方媒体用来抹黑中国的词汇和策略。 中新社记者:您几年前就呼吁西方媒体客观报道中国,如今这一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 哈维尔·加西亚:可以看到,自从中国在2022年被北约视为威胁以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恶化。随着乌克兰危机、加沙局势恶化,以及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进一步制造恐惧氛围与推动军事化发展,审查制度加强了。但无论如何,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尤其在欧洲——正反对这种趋势。希望这些声音将有助于增进文化之间更平等、深入的理解和对世界多样性的尊重。 2024年3月23日,“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揭幕,嘉宾在展览开幕式上观看展品。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是什么阻碍了看到真实的中国?如果这种偏见持续,可能会有何损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