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數字貨幣入“嚴冬”

在日前舉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受到各國政要及經濟學家的抨擊。美國、韓國等國的監管機構近期重拳出擊,收緊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多重利空消息來襲,數字貨幣近日延續全線暴跌行情。

隨著全球監管收緊,數字貨幣迎來重挫。

截至北京時間2月2日20時,數字貨幣全線暴跌,交易平台Bitstamp報價顯示,比特幣跌破8000美元大關,刷新2017年11月24日以來新低,自歷史高位已回落近60%。以太幣跌23%,瑞波幣跌逾30%。

今年1月,比特幣價格累計跌幅近30%,創3年來最差月度表現,較去年12月底峰值2萬美元已跌去約55%。

當地時間1月30日,SEC(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緊急叫停一項高達6億美元的ICO(首次代幣發行)籌集到的資金。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不希望加密貨幣被用於非法活動。而韓國也從1月31日起終止數字貨幣匿名交易。

資深數字貨幣分析師肖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全球各國監管升級來看,目的有兩個:一是讓交易透明化、可追蹤﹔二是想辦法征稅。“全球監管加碼,這樣會導致機構資金暫時觀望,新進資金減少,對於比特幣價格會產生明顯的壓力”。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監管,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合適的數字貨幣投資品種,未來各國對數字貨幣監管將會呈現哪些新態勢?

美國終於出手

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數字貨幣銀行公司AriseBank,從去年11月開始,利用社交媒體、名人代言以及其他宣傳方式進行ICO融資,已籌得6億美元,是迄今為止最大的ICO融資。

AriseBank原計劃在1月27日終止融資,卻在1月25日被SEC告上了法庭。SEC認為,該公司及所發行的代幣AriseCoin(也稱eACO)都未經SEC注冊,違反了美國証券法,而且沒有為投資者提供針對商業模式和財務歷史的必要信息披露。

當地時間1月30日,SEC獲得法院批准,沒收AriseBank持有的所有加密貨幣。這是迄今為止,SEC對通過發行數字貨幣籌資的最大規模干預行動。

除了叫停涉嫌欺詐的ICO項目外,SEC還試圖追回AriseBank所融到的資金,並希望阻止Arisebank兩名聯合創始人擔任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董事,同時還尋求禁止他們在未來發行數字証券。

對於SEC按照証券法監管ICO融資的做法,AriseBank一直不滿,並自詡是對抗SEC“不當監管”的斗士。2017年10月4日,該公司在臉書(Facebook)上表示:“一個私營公司可以發行私募股份給任何想投資公司或產品的人,不需要SEC干預。”

億信偉業董事長郝丹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數字貨幣本身的流通交易與利用數字貨幣融資,二者的風險點不同。比特幣是數字貨幣的代表,產生於美國之外,作為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物,美國對其監管相對寬鬆。但利用數字貨幣在美國融資,理應遵循美國証券法的規定。”

肖磊指出:“美國ICO發展非常緩慢,而且公開的項目很少,有一些是通過私募的形式定向邀請,這是被允許的,但不能向公眾發行,美國在這方面監管非常嚴格。”

事實上,在過去幾個月,SEC不斷加大對ICO的審查力度,還與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布聯合聲明稱,兩家機構將繼續打擊數字貨幣領域的違法行為,並採取行動防止在發售數字工具中的欺詐行為。

在此前CFTC對兩起涉嫌加密貨幣欺詐的訴訟中,一起是被告公司涉嫌持幣逃逸。公司成員標榜自己為加密貨幣投資專家,宣稱投資收益能達到300%。客戶繳納咨詢費用后不久,該公司便切斷與客戶的溝通渠道。

另一起訴訟的被告方,從600余人手中收取價值超過110萬美元的比特幣,作為商品交易資金池的一部分,投資於更為傳統的商品,並聲稱自己擁有更高的回報率。CFTC認為,該行為提高了公眾對比特幣及其他虛擬貨幣的興趣,為不良行為提供新機會。

區塊鏈初創公司阿林頓瑞波資本負責人邁克爾·阿靈頓表示,SEC已經調查了他所在的公司投資的一起ICO項目,美國監管層確實准備對數字貨幣的項目進行詳細徹底的全面調查。

除了監管機構加強打擊數字貨幣領域中的違法行為,美國一些銀行和信用卡公司也開始限制客戶使用信用卡購買比特幣。他們認為,數字貨幣引發的欺詐、損失和波動性風險較高。

另外,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加強對加密貨幣等新興資產的審查。1月30日,臉書宣布,將禁止與“二元期權、ICO和加密貨幣”相關的廣告,因為這些廣告往往和誤導、欺騙的宣傳有關。

韓國監管升級

韓國是全球最活躍、規模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之一。有分析師估計,全球約有21%的比特幣交易量發生在韓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