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Link让跨境金融更普惠,区块链助力一带一路
时间:2024-03-25 16: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10月30日,中国--立陶宛互联网金融国际合作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立陶宛央行以及相关行业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跨境贸易下的金融机会。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银行前副行长张燕玲,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秘书长宋艳辉,立陶宛共和国驻华大使伊娜·玛邱罗尼塔,立陶宛银行(中央银行)董事局成员马休斯·哲吉拉斯、敦煌网创始人兼CEO王树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黄震教授、OKCoin&OKLink首席运营官潘晓军等数十位学界和业界代表。 会上,OKCoin&OKLink首席运营官潘晓军发表主题演讲---《新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区块链让跨境金融更普惠》。他认为 “区块链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大有作为:一个是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资质问题,能增加各国间互信,增进经贸和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第二个是推动各国货币、金融交易规模,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以美元结算的种种弊端。 区块链技术能够使跨国间的金融更普惠,所以,我们开发了中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小额支付项目—OKLink,致力于让跨境小额金融服务更普惠。我们公司利用区块连技术去做一些长尾市场,比如,一些跨国间的小的机构和个人,他们的汇款金额可能在一万两万美元以下,他们也同样存在一些汇款的需求,我们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跨国普惠金融中的痛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主办方,感谢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非常荣幸参与今天这个话题的讨论,我是OKCoin&OKLink潘晓军。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新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区块链让跨境金融更普惠。 区块链是当今全球最有发展前景的信息安全技术之一,将是国际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它解决了中心化的信任问题,有助于信息记录的可追溯,能够实现更加安全的价值转移。 区块链有不同的定义。从记账技术来看,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它具有的去中介、公开透明、集体维护、数据可信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能够使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大有作为:一个是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资质问题,能增加各国间互信,增进经贸和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第二个是推动各国货币、金融交易规模,很大程度上规避以美元结算的种种弊端。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使跨国间的金融更普惠,所以,我们开发了中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小额支付项目—OKLink,致力于让跨境小额金融服务更普惠。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跨境支付结算需要一些机构的支持,这些机构需要办理开户、中央银行和海外银行等复杂的手续。每个机构都有各自独立且彼此间互不连通的账务系统,它们需要建立多方的代理关系才能在不同系统间进行交易的记录、对账和结算等,而且传统的支付体系不能达成去信任,只能经过例如保证金系统的第三方机构对交易参与者的信誉进行保障,如此经常造成跨境支付费用高且速率低。跨境汇款通过中间银行拥有的不同的货币账户完成双方的货币兑换,跨货币办理速度慢,成本高。 若多个跨境支付方有相同的需求,则可通过区块链建立一个联盟链来解决这个问题(区块链公有链对全部网络节点开放授权,联盟链则只对部分用户开放授权),以联盟链共识的虚拟货币为媒介,网络中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点对点的货币传输,免去所有第三方中介流程,做到交易与结算同步——在不需要第三方的前提下双方账户便能直接完成调整和对账,这样不但极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高效完成了价值转移。 目前,在全球跨境支付市场上,最初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其商业化应用的是由瑞波币实验室研发的跨境支付网络 Ripple,它借助区块链协议为银行提供跨境汇款方案,试图打造全球银行的区块链金融传输网络以取代 SWIFT。 区别于Ripple,我们开发的中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项目OKLink,主要为全球中小型金融节点提供服务,更加专注小额/小微的跨境金融支付。Ripple 在跨境支付中以瑞波币为媒介,而OKLink的支付媒介是OKD,OKD仅仅是系统内价值传输的介质,不同于瑞波币能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流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