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BTX,可扩展平衡技术解析

  为什么要从ATX向BTX转变

  早在2002年春季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上,英特尔就展示了代号为Big Water和Tidewater的Form Factor,它们就是BTX架构的前身。随后的每一届的IDF上,我们都能看到这个计划在发展,2003年秋季IDF上,BTX规范正式发布。而在2004年春季北京举行的IDF上,我们更是看到了遵循BTX规范的PC整机、机箱、电源、散热器等一系列的样品。

  BTX是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可扩展平衡技术)的缩写,在这个全新的规范中对于PC的机箱、电源、主板布局等都做出了新的统一规定。现在的ATX使用的好好的,为什么要从ATX过渡到BTX?1995年推出的ATX架构至今已经为我们服务了近10年,这期间ATX架构针对不同的应用演进出了不同的规格,比如Micro ATX、Flex ATX。一些相关的规范也不断的进行着改进,比如ATX电源规范从最初的1.0版本,先后经过了1.1、2.0、2.01、2.02、2.03和现在最新的ATX 12V 1.3版。不过这样依然无法满足现在的多种应用。

  首先,这10年间PC配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CPU的主频从几十MHz到了现在的几千MHz,发热量大幅度增加,散热器也从最初的被动散热器发展为大功率主动散热器,不过即使这样CPU乃至整个系统的散热形式依然严峻;显卡、内存、硬盘的对于电源、散热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另外,ATX无法为当前的多种应用提供足够的伸缩性,特别是在SFF应用中。虽然Flex ATX是面向SFF应用的,但是在Flex ATX主板上进行布局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厂商如果要采用自己设计的SFF主板,则成本会大大的提高、通用性会大大的降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