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阿里,一个人的京东(2)
时间:2024-03-22 0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一直以来,马云就是阿里巴巴的活名片。对于公众来说,似乎二者是相等的。但就像《南华早报》报道中所说的一样,马云这场传承,最少已经准备了10年之久。 2009年,也是9月10日,阿里著名的18罗汉辞去创始人职位,马云宣布阿里进入合伙人的时代。随后集团开始在管理团队内部试运行“合伙人”制度,每年选拔新合伙人加入,至2013年,产生了28位合伙人。 2013年1月15日,淘宝十周年庆典,马云宣布辞去阿里集团CEO一职。那一天他一度哽咽,单膝跪下,跟现场和镜头前的所有人说:“拜托大家。” 马云2013年辞任阿里巴巴CEO,单膝下跪,一度哽咽 两个月后,阿里集团董事局任命陆兆禧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两年后的2015年5月,张勇接任陆兆禧,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第三任CEO。 2016年开始,蚂蚁金服也开始了传承的脚步。井贤栋在2016年10月接任彭蕾的蚂蚁金服CEO,又于2018年4月接任了彭蕾的蚂蚁金服董事长一职,同时兼任CEO。 在2013年,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时候,他说:我们不一定会关心谁去控制这家公司,但我们关心控制这家公司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巴巴使命文化的合伙人。旧一辈的淡出,与对新一辈的传承,在阿里巴巴已经进行了很久很久。 阿里巴巴在今年7月27日发布的2018财年年报中,表示将在2019年对VIE架构进行调整完善,调整的核心内容为减少马云和谢世煌的个人控制力,改由阿里巴巴合伙人和高管们集体控制,目的是为规避“关键人风险”。 这场“蓄谋”十年之久的渐行渐远背后,是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相信“制度”,更甚于相信“人”的远见卓识,以及未雨绸缪的“风控意识”。 一群人的阿里,一个人的京东 提起阿里巴巴,我们能够想起“18罗汉”,想起张勇,想起井贤栋,想起很多人……然而提起京东,我们依然只能想起刘强东。 是刘强东不想“放权”么? 许多媒体,拿出刘强东2016年参加《对话》节目时的一句话,作为刘强东不愿放权的证明:如果不能控制这家企业,我宁愿把它卖掉。 但事实是,刘强东说这句话的语境,其实很特殊。 在这场采访里,刘强东说京东的物流体系或许会让京东需要管理上百万的员工。管人是京东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控制,“宁愿把它卖掉”。 换言之,刘强东回答这个问题时,更多的,只是不愿看着企业因为员工增加而失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失控的是管理者本身呢? 在2018年这个难熬的秋天之前,刘强东也曾经屡次尝试放权,却总是无果而终。 2011年开始,京东陆续引入COO沈皓瑜、CMO蓝烨、CHO隆雨等一众职业经理人。随后刘强东开始试图给自己的“减负”,不再“事必躬亲”。 2013年,刘强东甚至下决心前往美国“充电”,连当年的6.18大促都没有现身,接近于彻底放权了一段时间。后续刘强东曾说,在自己去美国充电的这段时间,腾讯曾经集中力量试图推动腾讯自己的电商,但最终失败,随后才终于决定投资京东。 刘强东身上曾经有过“下一个马云”的标签;京东身上,也一直背负着BAT之外“第四极”的名号。 但在组织架构的搭建,人才梯队的建设,以及公司治理乃至风控制度方面,刘强东与京东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投资界处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