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讯息:疫情管控放开了,微度假还会持续火爆吗?
时间:2024-03-16 20: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深受疫情管控影响三年之久的旅游市场,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跨区域流动,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公园、景区,几乎都取消了核酸、健康码、落地检,全国旅游出行重新迎来了无码时代。在这三年内,具有时间短,路程短,体验性强等特点的微度假成为旅行主流模式,越来越多人选择利用周末时光就能达到度假的基本目的。随着疫情管控政策逐步放开,微度假的热度还会持续上升吗? 如今,微度假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上一个非常火热的现象。从2019年到2021年各季度游客所选的目的地的距离的统计数据来看,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50公里以内形成了一个非常坚实的选择范围,到了2021年,选择50公里以内的游客比例接近于50%。把50公里的100公里都加起来,这个比例已经远超过50%。由此可见,旅游业整体进入到以微度假为核心特征的时代。 2019-2021年各季度游客所选旅游目的地距离半径 随着微度假的兴起,本地游和异地游越来越趋同了。这个图是本地游客的变化,对于一个城市或者旅游目的地来说,本城市居民去景区消费的比例在快速地上升。 2019-2020年本异地游客占比变化 现在的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关注已经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变化就是城市型、微度假型景区,在进入的异地游客的关注列表。从美团网络热度前20位的网红打卡地来看,有很多目的地,比如SKP、华熙LIVE、故宫角楼咖啡等等,都是城市居民更加热衷于打卡的地方。而这些目的地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被推送到游客的关注列表里,形成了一种本地和异地消费混杂的新趋势。 美团平台网络热度前20位的网红打卡地 01 成为出行主流的微度假 作为一种新兴的差异化旅游形式,微度假一般以大都市为中心,周边寻找2小时车程以内的目的地,游客放弃长途旅行,避免费时费力的准备工作,并以自驾游为主要出行方式,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离开世俗的喧嚣,融入世外桃源,寻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体力支出、时间支出、情绪支出都逐渐轻量化,但并不意味着费用支出的轻量化,人们追求新体验,追求文化获得感,追求家庭全员参与的幸福感,追求餐饮与住宿等基本需求的精致度。 微度假大致可分为“城市微度假”与“乡村微度假”。从出游的“有钱、有闲、有欲望”三个基本条件考量,微度假与传统度假旅游相比的优势是客源层更宽、时间更短、花费更少和度假目的更综合。所以越来越多的游客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选择更高频的微度假来满足出行需求,使得微度假市场不断升温。 一是旅游者客源层更有宽度,微度假适应我国三大主流旅游消费群体的社会需求,即90后、00后有着激情的青年休闲度假体验族;缓解压力的中年上班创业族;“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的养老健康族。二是时长更契合大众的周末休闲度假需求,度假时间相对较短。三是花费更适合大众群体,由于微度假的业态丰富,所以根据个人需求旅行开支更可控。四是游客的度假旅游目的更综合,微度假可以是城市微旅行,也可以是户外休闲,或近郊的康体养身,形式更综合多元。 此外,从惠及民生角度来看,传统度假旅游是让少数人幸福的产业,而微度假旅游是让更多人幸福的产业。 02 微度假热是疫情带来的特殊现象 其实,回顾2019年上半年的出游半径数据,60%都市游半径已经在80公里以内了,乡村游、自驾游平均的出游半径是117公里、242公里。也就是说,将关注时点拉长,中国旅游业一直存在微度假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现象,疫情只不过是使微度假更加突出而已。 2021年-2022年6月游客出行半径 微度假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它的市场源实际上是两个市场共振的结果,一是本地的休闲市场,他们越来越追求户外化,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二是异地旅游市场的近城化。这两个市场交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以媒体出圈+自驾为外在特征的微度假现象。 从近期趋势来看,三重效应导致微度假必然增长。第一是疫情带来的消费的收缩效应、距离收缩;第二是消费的集中效应,消费变得越来越集聚;第三就是媒体的放大效应。三重效应集聚于微度假于一体,所以导致近期的微度假增长非常的快。 从中期趋势来看,过去的开发规划主要平均在一些重点区域,而近几年国家层面的开发规划则集聚于城市群和城市圈,是一种均等化的发展思路。从平均化到均等化,必然会形成大国大城大户外。微度假立足于大国大城大户外,也将会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