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二手車限遷,打小算盤丟大格局
时间:2024-03-01 21: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打破各地對二手車交易的種種不合理限制,建立全國統一有序的二手車大市場,不僅能讓更多百姓少花錢就能圓了汽車夢,還可以縮短新車置換週期,促進新車銷售。無論從發達國家的經驗,還是我國汽車市場發展的自身規律看,都是各方多贏的好事。可是,國家發文取消二手車限遷過去50多天了,為何有這麼多省市拒不執行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觀點認為,主要是因為二手車交易對地方稅收貢獻不多。誠然,與新車增值稅、消費稅、車購稅及銷售網點稅收相比,二手車交易的稅收確實不多。但必須看到,新車增值稅和車購稅都是國稅,消費稅雖是地稅,但徵收發生在生産環節,稅款也留在生産地,新車三大主要稅種同樣對消費地稅收沒什麼貢獻。 也有觀點認為,取消二手車限遷遇阻的突出原因是地方環保壓力。沒錯,在2013年頒發的“大氣十條”中,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是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的手段之一。但是,只要嚴把機動車年檢關,即便是國三國四標準的合格乘用車,污染物排放都符合現有排放標準。而提高燃油品質、加快推進低速汽車升級換代、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嚴查超標排放大卡車等措施,給地方環境治理帶來的效果,恐怕要比限遷高出幾個數量級。 還有觀點認為,取消二手車限遷與地方實體經濟發展的關係不大。加之,許多地方官員認為,取消限遷,得便宜的是車輛遷出地,對遷入地則是“賠本買賣”。這恐怕是政策落地難的主因。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雖然,從局部看,上述“小算盤”不能説完全沒道理。但不要忘了,很多限遷城市本身就是汽車産地,統一有序的二手車大市場發展不起來,新車消費也形不成新動能,最終也會影響當地汽車産業發展。即便當地沒有汽車産業,讓百姓買到便宜二手車,同樣可以帶動汽車維修以及旅遊等服務業發展。期待17個尚未行動的省份,用大格局、大視野對待二手車,把眼光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移開,儘快落實國家政策,取消限遷。
(責任編輯:曹霽晨)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慈利县景泉村支部换届副书记候选人李春堂严重
- 下一篇:石狮启动乡村工匠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