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金融“五篇大文章”,“开篇起笔”含真金(2)
时间:2024-02-02 03:1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区现已培养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南钢等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辖区内企业成功发行境内首单非金融企业气候债券、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等一批多样化绿色债券,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积极的首单带头作用。新区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有望3月完成验收。 “紧抓绿色金融试点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构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低碳产业集群和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金融最直接的受益者无疑是企业。 “真没想到,银行的智改数转贷款可以这么高效地帮我们解决难题,这让我们后续的改造升级更有底气了。”南京市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该公司在筹备电芯智能制造车间和生产线建设,但由于对金额和贷款期限要求较高,信贷融资成了难题。江苏银行了解情况后,安排信贷人员上门对接,有针对性地推荐智改数转贷款产品,为企业提供了长达7年的4.5亿元贷款,利率远低于同期LPR,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欣旺达动力电池生产车间。南京溧水区委宣传部供图作为支持清洁能源、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去年3月,在人行江苏省分行营管部的推动下,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成为我省首批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范围的地方法人银行。截至目前,南京累计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约14亿元,撬动相关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合格贷款逾22亿元,带动碳排放量减少40多万吨。 “金融引擎”精准发力,为“绿色智造”提供了不竭动力。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南京绿色贷款余额8087.39亿元,同比增长39.39%,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出25.6个百分点。 保障优:蕴含“共享”理念,普惠金融体验好 “办公面积从30多平方米扩大到500多平方米,员工数从30多人增加到近200人,营收也从300万元提高到近2亿元……”坐在南京集庆副食品市场二楼的办公室里,创业者张玮的讲述着南京春霞名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逐步成长壮大的故事。 这一系列数字的增加,得益于建行南京分行润花园支行800万元普惠金融产品的助力。 张玮的零售门店内,不少消费者在选购火锅食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曹丽珍 摄“为了适应公司发展,2020年我考虑要建冷库。”张玮回忆,当时1万平方米冷库的预算为1000多万元,为了不影响公司经营,他到邻近的建行南京分行润花园支行求助。客户经理陶波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到其公司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公司经营实际和发展潜力后,为张玮量身定制了300万元信用贷,很快又接续500万元抵押贷,冷库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自2018年总行启动普惠金融战略以来,我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从4亿元增长至超45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5万多户。”建行江苏省分行党委委员,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芳说。 蕴含“共享”发展理念的普惠金融,将小微企业、农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旨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基于此,针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养老金融,同样是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也是南京金融机构的发力方向。 近年来,南京工行依托“工银爱相伴”老年客群综合服务品牌,持续打造适老标杆网点,至今已完成150多家营业网点的适老化改造;中行江苏省分行积极融入社区一刻钟养老生活圈,在全省建成逾百家养老服务示范网点;中信银行在手机银行APP上推出养老账本功能…… “如果说传统金融服务侧重的是‘锦上添花’,那普惠金融则更倾向于‘雪中送炭’。”蒋昭乙说,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关注的对象集中在容易被传统金融“忽视”的新市民、小微企业主等群体上。这些群体同样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五篇大文章”写得好不好,这些群体的金融体验更具说服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立足南京,如何进一步写好“五篇大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