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合肥高新经验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助

  开放与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核心主题,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发展(即“双自联动”),是加快推动开放与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加强“双自联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合肥高新区是核心承载区。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高新区块是“科创自贸”建设核心区。自获批以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科创+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两条创新主线,持续强化土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开展先行先试,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之间的链接,初步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双自联动”建设路径。

  目前,共形成8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个案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制度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实践路径、“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全国复制推广,34个案例在安徽省复制推广。

  从“分粮”到“分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道”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老师团队在学校形成的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学校所有,如果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通常还需层层上报审批,决策流程复杂且过程漫长,造成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愿转”。

  为着力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合肥高新区块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展“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在科创领域从“分粮”到“分田”的突破。

  “赋权”,即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将80%(省内转化)的所有权赋予科研团队,20%所有权赋予学校,实现学校与科研团队共有科技成果;“转让”,即对于学校持有的20%部分职务科技成果,学校与科研团队代表签署协议,以技术转让形式赋予科研团队,支持科研团队完全拥有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和处置权,学校保留收益权;“约定收益”,即学校与科研团队按照协议约定收益分配比例,享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带来的未来收益。

  目前该项改革措施已成功转化4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80%在合肥高新区块落地,改革案例已成功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2024年1月2日,安徽省科技厅印发《安徽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充分借鉴了中科大“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并在全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

  合肥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自贸试验区将持续聚焦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围绕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发展需求,瞄准科技成果供给端的堵点难点,以制度创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创新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提升营商环境

  作为“科大硅谷”核心区,合肥高新区几乎每天都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但这些科创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据此,合肥高新区块提出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等创新举措,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链关键要素,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高品质科技创新生态。

  传统的信用贷产品评分标准注重企业资产等“硬实力”,一定程度上不符合科创企业经营和发展规律。合肥高新区块结合科创企业特征,创新建立科创企业综合评分体系,重点围绕自主研发销售、知识产权、获得政府补贴以及政府荣誉等维度建立评估项,实现“一企一像”,更加精准地评判企业在科创领域的研发投入与经营成果,并通过信用贷、积分贷等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已为85家科创企业提供融资超过2.6亿元。

  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获益企业之一。这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坐落于中国声谷。“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融资新模式,公司2021年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可以放开手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企业相关负责人唐辞介绍,2022年公司的营收较2021年增长超50%,新增知识产权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10项,“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服务创新举措,有力帮助我们科创小微企业爬坡过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