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优化营商软环境,提升产业硬实
时间:2024-01-01 13: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龙虎网讯(实习记者 吕瑞雪 通讯员 顾杨乐)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吸引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多措并举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能级跃升,以“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工作思路,构筑“引力场”、释放“强磁场”,营造出更具现代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构筑“引力场”:产业能级不断提升 12月8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专场活动——“车行智能 网联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暨菁英创投沙龙活动在江北新区举行。活动中,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研发机构、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创新平台等各方代表相聚江北新区,共话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未来。 紧抓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契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切入点,江北新区把自身作为国家级新区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的独特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南京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不仅承载着昔日城市的产业荣光,也是当下经济攀升的主力引擎。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多个细分赛道中,南京企业已经跑在前列。围绕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布局,此次论坛对已拥有近百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江北新区而言,是一次构筑“引力场”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此次论坛不仅就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市场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路演环节分享了企业代表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品展示,还正式成立了南京市汽车产业服务促进联盟和江北新区智能网联企业产业创投联盟。论坛期间,尚颀资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纳科红山科创园签署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战略协议。 作为南京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之一,江北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已经形成从涵盖车规级芯片、电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制造、智能网联系统、车路协同到终端消费的优质产业链条,涵盖车、路、云、网四大环节,为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高地提供新的动力。 释放“强磁场”:国际企业持续加注 交道接礼,近悦远来。 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南京江北新区接连迎来国际客商。 12月13日,德国巴斯夫集团拜访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围绕新项目落地及未来发展与江北新区进行会谈;12月14日,全球最大的合成燃料和石化产品生产商之一南非沙索集团来到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就新项目和未来合作等事项与园区展开会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在国际上处于行业头部的企业,早已是南京的“老朋友”。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石化的紧密合作已跨越20多年,在巴斯夫集团以及整个行业的安全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树立了极高标准。就在不久前的11月10日,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2.8期扩建项目举行了投产仪式。 “老朋友”持续加注江北新区,不仅是基于商业投资的考量,更重要的还有江北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的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于12月20日召开的重点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江北新区围绕布局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加快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提出期望,同时就园区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主动对接企业,实行跟踪服务,打造更加优良、稳定的营商环境提出要求。 在招引企业方面,南京江北新区展现出强大的“磁吸力”,激发着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涌现新的活力,吸引着全球各大投资商的目光。 优化“软环境”:精细服务做深做实 “努力从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江北新区推行的“行走服务”的高度概括。江北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了一组数据:累计走访企业1500余家,解决问题360余个,问题解决率超九成。 2023年初,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有部分企业反映项目审批时间较长。对此,园区随即科学优化审批流程,合理规划时间节点,通过管理平台将项目备案预审流程由原来的线下串联审批转变为线上并联审批的新模式,相较之前平均至少缩短了一周时间。当了解到某生产电动汽车芯片的企业对供电可靠性有较高要求时,江北新区会同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制定专项方案,确保企业用电稳定。截至目前,江北新区已连续三年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惠及市场主体超过1万家(次),累计兑付金额近2亿元,累计退税减税近70亿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长沙工会做强“供应链”优化“服务链”“百圈
- 下一篇:仁川”线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