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比特币分叉之后为什么会有BCH与BSV?

中亿财经网6月5日讯,今年给大家讲的最多的是BCH,BCH的发展逻辑和经济模型非常好,在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年大侠常引用马老师的一句话:很多人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极少数人是因为相信了而看见。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比特币2017年底到达2万美元的时候,很多人是因为看见了2万美元这个数值,才最终选择相信,但看见了才去相信的人最终逃离不了掉进泡沫的命运,其中甚至有孙正义这样的顶尖投资人亏损1.3亿美元的舆论。

同时也有像李笑来这种,在单价几美元的时候选择了相信,最终在6年之后看见了2万美元一枚的BTC,这类就属于相信了而看见。最近有很多粉丝在留言区问大侠,BCH和ABC、SV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们不说太多虚的东西,给大家解析一下为什么会有BCH、SV。最近江卓尔和澳本聪在群里开了一场辩论会,江总的部分观点我比较认同,在今天文章里会引用部分内容。

1、为什么分叉出BCH

因为相信而看见,那么首先要确定BCH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相信,而在说这一点之前,首先要说的是比特币。

在中本聪的白皮书中,把比特币定义成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一想法的推动力是2008年金融危机,中本聪想让一种货币在全球流通且不滥发,让比特币成为世界货币。在目标实现的背后,则是分布式记账,之后称之为区块链。

大侠这里插个题外话,分布式时间戳首次公开是在1991年,论文由贝尔通信研究所的两名研究员写于1990年,这一理论已经能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所以区块链最本质的理论已诞生多年,中本聪只是把这一理论在比特币身上变为了现实。

然而BTC真能成为世界货币?比特币常被人诟病的一点是理论上每秒最多只能处理7笔交易(实际是3左右),这在以前不存在问题,因为链上转账的数量并不多,供需关系能够得到满足。

但比特币发展了9年之久,如今的体量和需求与之前不能同日而语,每当出现较大涨幅,链上交易拥堵就越发明显,而交易手续费则会越来越高,如2017年的牛市进行一笔转账的手续费在拥堵高峰甚至达到几千块钱,又如平常用比特币支付一杯几美元的咖啡,其手续费比咖啡价格还高。所以近几年以来,各路大咖都称比特币不可能作为货币使用,发展到最后可能是一种数字黄金。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解决比特币低TPS(每秒交易笔数)和手续费高的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一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和区块容量大小有关,区块容量越大那么理论上在相同时间内能处理的交易笔数会更多,处理的交易多了,则用户就不需要排更高的手续费,当然区块容量也不能太大,太大了会超过网络承载能力。

比特币现在的区块容量是1M,这是中本聪在2010年为了防止区块被写入恶意交易而进行的限制,当时一枚BTC才几美分,链上的交易非常之少,而比特币最早设定的区块上限是33.5M。下图是2010年中本聪在论坛上给出的如果要进行区块扩容的方案。

比特币分叉之后为什么会有BCH与BSV?

但遗憾的是在比特币还没出现高额转账费和拥堵问题的时候,中本聪就消失了。而后面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也一直坚持不做任何大修改的原则,很多人认为扩容是违背了去中心化的原则,这会让比特币失去本质的魅力从而影响到群体的利益。

关于区块扩容之争早在2014年就开始,最终在2017年两股力量分道扬镳,从而诞生了比特币现金BCC,之后改名为BCH。分叉出的BCH把区块容量从1M扩容到8M再到32M,到现在BCH每秒能处理的交易笔数在200左右,手续费也非常之低。

2、为什么分叉出BSV

BSV是去年11月从BCH中分叉出来的,当时BCH社区内部对于BCH未来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分歧,以比特大陆为首的一派认为32M的区块大小暂时够用了,不需要继续增加区块大小,并且将会在BCH上面增加一些操作码,实现BCH更多的扩展性;以澳本聪为首的一派坚持继续加大区块扩容,将BCH定位为电子现金,继续增加交易速度和减少手续费,所以分成了BCHABC和BCHSV。当时因为BCH的分叉和双方的算力战,还拖垮了整个大盘,不过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双方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更多也只是理念之争。

BSV一直进行区块扩容有很大的缺陷,之前进行过压力测试都造成了区块回滚。从算力上来看,BSV的价格虽然达到了BCH的一半,但是其现在的算力只有BCH的1/3左右,矿工群体的支持率并不高,依靠频繁炒作来维持价格。

3、未来BCH的行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