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QTUM:BB级,近半年并无新创建DApp,性能
时间:2023-11-11 21: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近日,全球通证数据与评级机构 Tokeninsight 发布了QTUM的风险评级报告,QTUM项目的评级结果为 BB 级。 该报告观点认为: 目前,项目的发展进入瓶颈期,且有停滞迹象,很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未来发展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综合比特币与以太坊的诸多技术之上,QTUM团队欲利用改进的PoS打造DApp平台。但是,面对通用平台类项目竞争的愈演愈烈,特别是与EOS、ADA等新一代通用平台类项目相比,其性能指标并无优势,后期将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在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设计上,QTUM与ETH的类似,做了部分细节上的改进。在主网上线之后不久,QTUM的谷歌热度出现明显下降,远不及EOS和ETH。而且,QTUM核心代码库的Github热度远低于EOS、ETH和ADA。 QTUM基础链上DApp项目的创建时间,大多集中在2017年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且近半年并无新创建的DApp项目。另外,QTUM基金会投资的个别项目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立案调查,这对项目的生态建设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以下为该评级报告正文,请耐心阅读,方便评估投资风险: 行业分析 通用平台类市场竞争激烈,DApp的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目前,在全球通证市场上,按照技术应用层次的不同,可以将通证项目分为基础链、通用技术协议、去中心化应用三大类,还可以将基础链项目按照用途的不同,划分为通用平台类和垂直应用类两种。2018年6月11日,通用平台类通证市值在总市值的占比约为30%。其中,ETH的市值在通用平台类居于首位,市值占比约为62.9%,其次是EOS、ADA,市值占比分别为11.7%和5.3%,而QTUM的市值占比为1.2%,位列该类第7。近期,一些具有技术创新的通用平台类项目备受市场追捧,部分热点项目在第二季度进行主网上线。 ETH作为第一个通用平台类项目,现有17,305个节点参与挖矿,基于基础链开发的DApp数达1,591个,在已发行的通证项目中有515个的市值在27,520美元以上。与之相比较,其他基础链的DApp数和发行的通证项目数都相对较小。其中,NEO和QTUM的已发行通证项目数(持有人数10个以上)分别是45个和36个,已列出的DApp数分别是45个和21个,而EOS在所列出的DApp数达25个。 据Dappboard统计,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Ethereum平台上DApp(除游戏)的独立访客数由30,000个增至40,000个,但在CryptoKitties事件之后,DApp独立访客数出现明显下降,在2018年3月左右降至10,000以下,近期回升到20,000左右,大多数的DApp独立访客数在1,000以下。DApp的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然而现有基础链在可拓展性上存在较大不足,这极大的限制了DApp的开发与应用。 市场分析 通证市场整体震荡调整,QTUM二级市场波动明显 目前,QTUM已在多家交易所公开交易,24小时的交易额为1.29亿美元左右(6月11日),占据前三的交易额的交易对是基于BTC、USDT和KRW的交易对。QTUM主要的交易额都集中在Lbank和OKEX上,两者的份额相加几乎是总交易额的一半。 2018年6月11日,QTUM市值为10.2亿美元,在全球通证市场上的市值排行18。QTUM前期价格偏低,2017年12月初开始跟随整个通证市场开始大涨,最高价格达到103.45美元。经过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初的大涨后,逐步走低,现如今价位回归到11美元左右。6月1日至6月11日,全球通证市场震荡剧烈,通证市场总市值的跌幅达20%,QTUM市值的跌幅为23%。 技术分析 利用比特币与以太坊的技术特点,打造基于PoS的通用平台 QTUM项目致力于打造新的通用平台,其借鉴了诸多区块链项目的经验,例如比特币、以太坊、Blackcoin等等,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改进、组合。QTUM区块链底层的交易流转部分使用了比特币的UTXO模型,每笔交易都能通过交易记录追溯到通证的生成区块,这使得基于Merkle树结构与SPV(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技术的轻钱包(例如比特币的Electrum)可以被使用。与此同时,为了能够运行智能合约,QTUM在UTXO记账模型之上建造了一个账户抽象层(Account Abstraction Layer),将交易记录转换成以太坊的账户形式。并且,QTUM还在比特币脚本语言中加入了三个新的操作码,以更好地支持智能合约的运行。通过上述改进,QTUM的虚拟机(QVM)可以运行以Solidity编写的智能合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