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交易所的“五宗罪”
时间:2023-10-12 17: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数字货币交易所正走向“野蛮时代”的终结。 11月11日,BiKi交易所被“证券时报”和“财经网(博客,微博)”点名批评;13日,币安官方微博账号被封;15日,上海互金整治办牵头开展对辖内虚拟货币交易所排摸整治;同日,波场官方微博账号被封;18日有媒体曝光,抹茶交易所创始人已出国,疑因涉嫌诈骗集资而躲避监管…… 曾经风光无限的交易所纷纷倒下。而之所以出现这种高楼散作沙的现象,皆由交易所自身的“原罪”导致。 故此,互链脉搏以BiKi、抹茶等交易所为根据,细数了当前交易所的“五宗罪”。 第一宗:截胡、抢上、强上 2019年春节后,BiKi、抹茶等新兴交易所迅速崛起,似乎势要打破一线交易所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其赖以发家的便是“截胡”、“抢上”大交易所流量项目的野蛮打法。 也正是由此,抹茶等交易所得以快速获取第一批流量。 互链脉搏此前的文章《加密货币交易所上演“黑吃黑”,70余家投资机构暗战存量市场》中,曾经报道。从今年2月份起,抹茶先后“截胡”币安的Fetch.AI 项目、NEW代币和Gate.io的DILI等流量项目,并且抢上了RIF、BSV、BRC、MGC 等多个代币项目。 在没有项目方同意的情况下,截胡强上,增加曝光度,获得项目流量。基于这种形式的运作下,抹茶在短短三个月,日活用户增长4倍,交易量增长了10倍,一度挤进全球交易所排名前十。 此外,同样靠“截胡”、“抢上”流量项目的还有链行、HOTBIT、Coinail、币系等小型交易所,包括OKEx的BLOC、火币的TOP、BIBOX的原力协议等热度较高的IEO项目均遭遇多家小交易所抢上。 其中链行,在“截胡”OKex的BLOC项目后,官网日均IP访问量在1个月内从1.5万,飙升到5万以上。 第二宗:上线“共振币”实为资金盘 而紧接着,共振模式融资开始走红,带来了所谓的“共振币”。抹茶自然不可能错过这一时机,事实证明,它也抓住了混乱时代的第二波流量红利。 2月末时,抹茶抢先上线共振币鼻祖VDS,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创造了50倍涨幅的暴富神话。且在VDS之后,抹茶陆续上线了LDS、HDS、FDS等等共振币,这也直接推动了抹茶平台币MX暴涨10倍。 然而据了解,共振币VDS所施行的“信任钢印体系”,本质是自上而下的12层的金字塔传销模式;多层人际裂变推广的规则,本质是发展下线,并给予提成奖励的“拉人头”形式。总的看来,模式币的实质上就是披着区块链概念的资金盘、传销币。 而这类资金盘项目又与小型交易所形成了共生关系。一方面,小型交易所借这类项目获取用户流量与资金;另一方面,资金盘和传销币借交易所来背书。 但在经历暴涨之后,这类项目往往会逐步走向失控和衰落。截至11月19日,VDS价格显示为0.7135美元(约人民币5.008元),累计跌幅最高达94.42%。 而据了解,在抹茶交易所上线的模式币,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导致投资者高位接盘、最终血本无归。 至此,抹茶也就应了“不上抹茶的项目不好意思说自己搞传销”的这句话。 第三宗:上线“空气币” 与上述资金盘、传销币类似的便是“空气币”,而“空气币”同样广泛分布于各个小型交易所。近期的Biki便是因“空气币”而“声名远扬”。 据11月10日证券时报报道,Biki的上币项目基本都是无底层技术团队、无实际价值的“空气币”,所谓的白皮书更是漏洞百出。在Biki社群交流群里,有不少投资者向该报记者表示,基本上所有项目都是奔着“割韭菜”去的,Biki交易所与项目方共同围猎投资人。 互链脉搏也观察到,Biki交易所上币速度快,且有许多币上线即破发,亦或暴涨后旋即趋于归零。如Biki于10月31日上线的TUR币(角塔币),上线第二天就跌破发行价。 且其不仅是上架速度快,其项目下架的速度也快,有些项目仅一个月就被下架。BIKI此前还曾发公告称,为给广大用户提供良好的交易体验,将下架逾30对交易对。而若观察其下架的项目,基本都是上线初期币价表现良好,随后便出现断崖式下跌的项目。 事实上,不仅是Biki如此,抹茶交易所也曾被报上线多个空气币项目,如BFC同样是高开低走,较最高点跌幅达3倍。 第四宗:联合项目方 收割韭菜 此外,据公众号资金盘排行榜披露,抹茶还曾联合Suter项目方利用数据割韭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