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韬 :低迷以太坊:Algorand、ETM等学术流公链打
时间:2023-10-11 17: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自年初以来,以太坊的价格已经最高上涨了3倍,大为扭转了大半年以来的二级市场颓势。以太坊的市场表现,与整体市场行情有关,也与近半年来以太坊的技术进展与行业动态有关。 作为起步最早的公链,以太坊长期在性能表现方面止步不前,Algorand、ETM、Conflux等越来越多新兴公链开始追赶上来,形成对以太坊的包围,试图抢占以太坊所具有的行业话语权。 以太坊当然不甘于现状,陆续提出分片、Plasma等解决方案,并在多次延迟后完成了君士坦丁堡升级,打响了对诸多新兴公链的反包围之战。于是,一场针对未来公链行业话语权的包围VS反包围战役逐步上演。 作为区块链2.0时代的创造者,以太坊使得开发者可以在区块链网络开发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原有区块链世界的想象空间。 在实现这个愿景的道路上,以太坊仍处于相当早期的阶段,在交易确认时间、TPS、Gas费用等方面存在种种缺陷,也为以太坊的前景蒙上了许多阴影。当然,以太坊也制定了种种方案克服前述问题、提升各方面体验,但实际开发进度远不如预期,延期问题相当严重。 「以太坊 2.0 要实现的是将共识算法切换到 PoS,以及实现 Sharding 即分片,这两个挑战任何一个都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在一个非常丰富并且层层裹胁的社区,每一项革新都牵扯到非常多的利益相关方,达成整个庞大的社区共识并保证最后协议成功升级非常困难,就好像在高速运作的火箭你要在上面更换部件并且不能出问题。」Nervos联合创始人吕国宁曾表示。 今年2月底,几经推迟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级终于完成,以太坊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今3个多月过去,以太坊的变化与表现或许值得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 根据DappRadar数据,目前在以太坊网络搭建的DApp数量达到1506个,尽管总数量在所有公链DApp中占比超过7成,但每月新增DApp数量都在下降,单日日活前20的DApp中只有2个搭建于以太坊网络,可见以太坊上大部分DApp的活跃度都比较低,且具有强劲用户吸引力的DApp非常少。
这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以太坊经过年初这次更新后在性能层面并没有本质提升,TPS仍然只有10-20,交易确认时间仍需要数分钟不等,交易费用也没有大幅降低。至于以太坊正在集中发力的分片技术,目前几乎全部停留在设计与开发阶段,离落地至少还需要1年时间。 「以太坊在链上扩容和链外扩容两个方向上均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之前,是无法支撑任何复杂交互类型的 Dapp 应用的,性能问题导致的延迟和 Gas 费用高昂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吕国宁说。 另一个问题是,以太坊的核心社区正面临分裂,多名核心开发者出走。今年年初,为以太坊社区工作了近四年的Afri Schoedon宣布,「我不再担任以太坊硬分叉的协调工作、不再从事搭建测试网络的工作,也不再提供以太坊其他方面的贡献。」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Gavin Wood等7位以太坊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离开。 尽管人员流动对任何项目都难以避免,但以太坊作为社区自治的典范与代表,这种程度的人员流失必然会对项目开发进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并象征着以太坊目前的社区愈发困难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以太坊的艰难困境也就代表着大部分基础公链所处的困境,而这也是区块链2.0迈向区块链3.0的关键难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长期难以突破,进而形成种种弊端。在去中心化、安全与高效这三大属性中,单独来看每个属性如今有已经拥有众多有效解决方案,但一个公有链网络长期被认为只能拥有其中两大属性,三者难以同时兼顾,这对公链系统无疑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例如,以太坊为了去中心化与安全牺牲了高效,EOS为了高效与安全牺牲了去中心化,两者都因此带了许多负面后果,例如交易确认时间过慢、博彩项目泛滥等。 或许这三个属性的确有各自天花板,但无论如何现今技术都未真正触碰其天花板,仍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突破「不可能三角」也逐步成为许多新兴公链的志向; 第二,通证经济模存在内在问题,无法真正激励多方贡献力量。通证经济模型是一个区块链网络的灵魂,它决定了开发者、用户、矿工等角色在该区块链网络的职责与收益,但很多公链系统由于推出时间过早、缺乏科学理论验证支撑等原因,通证经济模型存在许多内在漏洞且后续难以升级修正,致使很多角色的付出与收益严重不对等,打击了开发者、矿工等角色的信心,进而区块链网络难以稳定运营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19 新互联网公司TOP300
- 下一篇:国际网络交易平台有哪些?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