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面临“币圈变局” 上海首开“加密艺
时间:2023-10-11 12: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艺术品和虚拟货币本无交集,但今年 3 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引发多方共振。美国艺术家迈克 · 温克尔曼( Beeple) 创作数字作品《每一天:前 5000 天》以近 7 千万美元成交,刷新了“数码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温克尔曼一夜成名让中国艺术圈也跃跃欲试。距离那场拍卖仅数周,从本周五到周日,“虚拟生境”展览在敬华艺术空间短暂举办,这是上海首度承办加密艺术展览。观众对探索未来艺术品交易新模式的热情,已经远胜于对艺术品本身题材风格的研究,由此引发的争议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图说:《每一天:前5000天》 官方图 没有“无法收藏”的艺术品 《每一天:前5000天》是数码艺术家温克尔曼耗费5000多天创作而成的巨型数码拼贴作品。自2007年5月1日起,温克尔曼开始在网上创作及上传一幅新的数码作品,直至2021年2月16日创作完成,取名为《每一天》。这件巨型数码拼贴作品被佳士得拍卖行专场拍卖,落槌后,艺术家温克尔曼将作品直接传送买家。 千百年来,艺术作品受限于纸本、画布或陶瓷的物理材质,《千里江山图》《蒙娜丽莎》都是只有独一份存世。这个常识贯穿着历史上一切艺术品的买卖。数码兴起之后,所有的数字艺术创作都是计算机语言中的0和1,它们便于迅速复制,难以确权,近年数字作品的买卖完全依托于艺术家和画廊的信誉,像给版画编号那样,为加密的U盘编上号码。 但是,有些艺术作品因为形式受限,难以保留,如果不进行格式转化势必遭遇交易难题,比如数码艺术、涂鸦、行为艺术等。而在这些领域,艺术家们创造力方兴未艾,他们受取的回报却不可与传统的画家平起平坐。NFT的诞生让这些领域的艺术家在未来发挥出大价值。NFT是Non-Fungible Tokens的缩写,意思是不可互换的代币。简而言之,诸如数码作品可以通过区块链加密技术来确权,销售所有作品的所有权。 国际著名拍卖行牵头以NFT形式拍卖的数码艺术品,让NFT进入大众视野。连转瞬即逝的艺术品(比如一场烟花秀、一条微博、一段谱曲)都可以被归入私人名下,被“合法”收藏,并且依托NFT加密后的作品所有权可证明可转让。基于NFT的“唯一性”“真实性”,所有以数字形式保存的内容都能获得认证。 艺术创作的内容会受到新风格影响 在此次展厅中,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呈现于电子屏幕上,难以见到纸本、油画布这些用笔和油画笔创作的“传统艺术品”。废土风格、朋克风格、Z世代二次元风格的作品施展着影响力,90后、00后的新生代观众,更愿意接受这类作品的风格,新的中国收藏家群体毫无疑问地会从这些人里诞生。 “艺术品价值几何,是‘老钱’说了算还是‘新钱’说了算?”策展人孙博涵说得直白。收藏者喜闻乐见的作品风格,将直接影响到创作者的作品内容。藏家的品味喜好会影响艺术创造,这在艺术史上屡见不鲜,无论是西斯廷的天顶壁画、乾隆的瓷器收藏审美,到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
图说:展览现场 官方图 展览出品人琴文介绍,最新流入NFT艺术的资金激增,其中不乏币圈大佬、IT界、科技界企业家等新的艺术收藏群体,他们对电子数码艺术的偏好,将刺激更多原创者抛开纸和画笔,在计算机数字里探索视觉表现的新可能。 策展人孙博涵认为,从NFT本身来讲,最大缺失的是优质资产,现在的NFT市场到现在跟国外比有很大差距,现在需要迅速补齐审美,补齐数字艺术的沉淀。很多人都在找优质创作者和艺术家。” 在他看来,本土诞生“BEEPLE”一样真命天子,是艺术收藏界期待的事。收藏温克尔曼作品的Metakovan在连线时认为,NFT艺术作品在视觉上有先天优势,并且NFT艺术与观众有着独特的连接方式,这个新领域带来了一种体验艺术的全新方式。 艺术生态链是否会发生改变 众所周知,艺术圈生态链有自身闭环,它像天体宇宙的行星一样,沿着轨道成熟地运行着:艺术家、画廊、美术馆、拍卖行、艺术理论(学院)、媒体、收藏者等各司其职。每一位艺术家被公众所认知,艺术作品能够收获美誉度,并在拍卖行上兴起价格行情,离不开所有环节发挥功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2018以太坊技术及应用大会精彩剧透
- 下一篇:佳能(中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