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imtoken

时代周刊:奥巴马的两难境地

  尽管经济时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坏消息也让人们对美国经济总体状况堪忧。眼看着政府刺激经济计划中的资金日渐枯竭,而下一步该如何振兴经济是奥巴马政府面对的巨大难题。本期《时代周刊》封面文章针对美政府的这种困境进行了点评。

时代周刊本期封面

时代周刊本期封面

  可以想象总统的经济顾问萨默斯(Larry Summers)在面对好坏并存信息时的心情,各类数据给他带来了形势极不明朗的一幕。好消息是加工业在回升;私人业已连续6个月在增加雇工;企业利润在增长,高管们宣称对未来的信心更足;通胀几乎无处可觅;对未来复苏充满信心,并已获丰厚利润的华尔街也开始再次增加用工人数。

  但萨默斯面对的坏消息令人压抑,甚至是令人担忧。就业增加仍显得很苍白;失业率一直在10%附近浮动,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数已达700万,相信有数百万人已打消了继续求职的念头;丧失抵押住宅赎回权案子和银行倒闭数量预计要超过去年,而住房销售一直在下跌。此外,国会去年批准的刺激经济法案中的7870亿美元资金已接近枯竭。更令事态雪上加霜的是各州还面临大幅削减预算并裁撤各项开支,让资金来源更拮据的形势。

  这种低通胀局面可能会转为人们不想见到的通缩局面,它正如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本月9日公开宣称的,“经济加速摆脱了危机令人印象深刻。但之后可能会遭遇无形制约”。

  如此一幕的确会让萨默斯和顾问班子中的所有成员在向奥巴马总统面陈经济形势时都倍受折磨。问题是美国经济究竟是处在稳定的复苏之路上,还是它仍需时间来走完复苏前的一段过程。还可能令人质疑的是,美国究竟是否正走向如同1990年代日本经历的失败的10年之路,是否还存在着更糟的,像1937年那样在努力摆脱大萧条重创之后遭遇再次重创,而不得不借助二战期间大规模工业扩张来振兴经济的可能。

  时下,总统的高级顾问们倾向于以经济萧条期的理论解释现实。他们预计复苏是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即他们可能会想要让消费端有更高消费能力的更大政府刺激方式来缩短这一过程。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经济再次暴跌,但他们了解这也不是不可能的。若有更多资金进入经济循环将会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当然,他们也很快注意到,无论政治对手们如何评论,为经济注入更多资金的做法并不是在提升极左派的增加税收和开支的计划,虽已有像高盛这类机构的分析师建议政府应考虑进一步加大刺激开支。

  然而,奥巴马和顾问们清醒地意识到他们并无更多可用的手段。民调结果显示,选民们既不了解凯恩斯增加政府开支以帮助经济度过困难时期的成熟经济理论,也不想买这种理论的账。公众此刻只有想在11月中期选举中给华府大手笔的开支者们予以重击的念头。有白宫官员称,总统经济顾问团队现不得不向抗拒由政治顾问们认定的更大胆的经济复苏计划,像花岗岩般坚硬的公众意志投降。副总统拜登的首席经济顾问JaredBernstein称,计划的逻辑虽很简单,但想要公众信服却非常非常困难。

  《时代周刊》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出推行这项计划究竟有多困难:三分之二的被访者称他们拒绝政府的再次刺激计划,有53%的被访者甚至表示,若无此前刺激计划,经济形势可能会比现在更好些。

  此结果让华府在调整经济时不得不同时面对三个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确保总统和民主党能够幸免于公众高涨的愤怒。首先是总统顾问团队要分批分次地拿出数目不大,且能让国会通过的经济调整计划,以避免使用公众极度反感的经济刺激的概念。同时,华府还需释放出它严重关注令茶叶党人暴怒的预算赤字问题的信号。最后是华府要努力说服愤怒的自由派,向其解释清楚其所作所为都是在确保经济转好,同时还需消除共和党对新开支的抵制。

  这必将是个精巧的平衡行动,它等价于奥巴马总统在推动医疗保健改革时无需过度牵扯细节行动的努力。如同推动医疗保健改革的苦斗一样,奥巴马的任期,甚至美国经济的命运可能都取决于此次拯救经济行动的最终结果。(皖东)

  Obama's Economic Dilemma: To Spend or Not to Spend

  The following is an abridged version of an article that appears in the July 26, 2010, print and iPad editions of TIME magazine。

  Imagine the desktop of White House economic adviser Larry Summers. There he sits, reams of data piling up around him, all presenting a confounding picture. Half of his inbox features good news: Manufacturing is up. The private sector has added jobs for six consecutive months. Corporate earnings are rising, and CEOs are reporting greater confidence. Inflation is almost nonexistent. Even Wall Street (where big profits are back) is hiring again in anticipation of a coming recovery。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