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幣圈:傳銷式裂變割“韭菜”為生
时间:2023-09-29 03: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原標題:探秘地下幣圈:傳銷式裂變 割“韭菜”為生 “類似GEC項目都是資金盤項目,這種資金盤的項目肯定是違規的,投資者一定要遠離,不要存有任何僥幸心理。這是非價值投資,要敬而遠之。” “免費送虛擬幣!比特幣知道嗎?現在一個幣值4000美元。這等於免費送你錢。” 近期,記者被中學同學徐輝(化名)拉進一個號稱炒GEC(Global Ecommerce Coin-全球電子商務幣)的虛擬幣微信群時,徐輝向記者這樣解釋。 在與徐輝的交談過程中,“低位買進”、“升值”、“發財”是其口中的高頻詞。徐輝篤定GEC幣會大漲,並慫恿記者在低位買進,靠炒幣發財。 只是,這樣的“發財夢”真的可以實現嗎? 幣圈暗流 徐輝長相老實,初中同窗期間,聽說其父母都是公務員,徐輝的家境在當時算是富裕的。不久前的“十一”假期,徐輝和記者參加同學婚禮時被安排在同一桌就餐,閑聊時得知徐輝大學畢業后在物流公司上了幾年班,隨后在老家創業做跨境電商。 在做跨境電商期間,徐輝接觸到了發行GEC幣的聯盟。起初,這個聯盟做的是針對跨境電商平台Wish的培訓項目,徐輝在今年8月份花了7000元成為聯盟會員。“聯盟的跨度有點大,一開始做Wish平台培訓,后來又通過牛旺、Facebook等社交平台買賣貨物,最近又玩區塊鏈、虛擬幣。”徐輝對記者稱。 成為聯盟會員以后,徐輝一步步升級成為炒幣群小組長、群管理員。徐輝表示,早一批的會員有幣送。當時建立了很多群,聯盟會不定期給群管理員送GEC幣,幾個至十幾個不等,拉人進群也有送幣,每天自己管理的群活躍度進入前三還會加送幣。 《國際金融報》記者進入GEC炒幣微信群發現,GEC炒幣群以簽到、拉人進群送幣來吸引潛在投資人,由微信群機器人發布規則和錢包鏈接。表面上來看,該群只是簽到、拉人送幣的福利群,並不會在群裡討論虛擬幣買賣的話題。 但當記者按步驟注冊領取后,先由拉進群的熟人小組長開始游說,而后小組長之上的大組長會展開第二波攻勢。小組長和大組長會引導潛在投資人通過“GECCEX”交易平台進行GEC幣買賣。 微信名為“女酋長”的大組長告訴記者,領取了GEC幣,相當於拿到了即將上線的區塊鏈M2B電商平台的股權,目前是作為平台前期推廣福利,免費發放給大家的。“GEC幣就是我們平台股東身份的一種証明。GEC幣項目公司對應的國內母公司是商贏環球,部分操作是在境外進行”。 那麼,國內數字貨幣具體是以怎樣的路徑流轉呢?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資深人士。有聲資本合伙人汪志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國內數字貨幣流轉主要是通過設立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境外離岸公司綁定虛擬幣賬戶來操作。因為地下虛擬幣交易的隱蔽性及單個交易盤體量較小,導致在監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區域。 記者也注意到,GEC幣從引導到交易都具有較高的隱蔽性,不論是錢包鏈接還是交易平台的鏈接隻能在移動端打開,通過微信電腦版無法打開上述鏈接。在未注冊之前,記者通過國內的搜索引擎也無法搜索到該交易平台。此外,由始至終,記者能接觸到的除了熟人小組長外,就隻有一個隱藏在微信中名叫“女酋長”的大組長,其他操作都由機器人完成。 比特幣早期玩家、天使投資人余半城也向 《國際金融報》記者証實,目前國內虛擬幣更多的是OTC場外交易,熟人通過微信或者QQ等社交工具達成交易,有人做中間擔保。在國內,個人的場外擔保交易比較盛行。 培育“韭菜” 在強監管下,國內虛擬幣騙局由明轉暗,誘導炒幣依舊猖獗。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般的操作手法為:通過傳銷式的裂變獲取潛在投資人,以拉人送幣、簽到送幣的方式吸引潛在投資人進入地下炒幣群,並一步一步地培育新“韭菜”,抓住投資人想炒幣賺錢的心理,給出幣值會上漲的明確時間,誘導投資人通過炒幣平台大量買進自己發布的虛擬幣,以此獲利。 以GEC幣為例,項目方為了吸引投資人費盡心思。根據GEC項目方群發的信息,GEC是股權幣,平台最終的盈利會通過區塊鏈的技術,公開公正地以美金的方式,自動分紅到每一位GEC幣持有者的錢包裡。同時,平台會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每一位消費者為平台做出的貢獻,平台會自動去分配一定比例的GEC股權作為獎勵。 大組長“女酋長”向群友介紹,由於GEC是恆定數量的,不可以增發,GEC會具有很高的流動性,也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間。“我們已經和多家海外大品牌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你們領取的GEC幣,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直接在歐洲的奢侈品網站上兌換獨家合作設計款的正版奢侈品包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