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知多少:评估中国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
时间:2023-09-28 03: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论文标题:Assessing Impacts of Land Use/Land Cover Conversion on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期刊:Sustainability 作者:Wei Jiang, Bojie Fu and Yihe Lü 发表时间:1 September 2020 DOI:10.3390/su12177128 微信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5lOxoeFxG1oueS2KNYlt-w 期刊链接:https://www.mdpi.com/journal/sustainability 原文作者介绍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伯杰,自然地理学家、景观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国际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已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60余篇,SCI引用7,000余次,入选高引用作者,中国国内引用43,000余次 (CNKI),出版著作10余部。 傅伯杰院士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开创性的将格局-过程-尺度有机结合,揭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建立了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模型,比较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水土保持效应,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傅伯杰院士提出了景观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发展了农业景观可持续性评价指数和模型,推动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主持完成了中国生态区划方案并得到广泛应用。 姜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姜维,德国哥廷根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博士后,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 吕一河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吕一河,长期从事景观生态保护、恢复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性研究。近年来在Conservation Biology、Landscape Ec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Scientific Reports、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15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合著、参编著作7部。 生态系统服务,包括供应、调节、栖息地和文化服务,是维持人类幸福生活、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服务的货币估值直观地说明了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的较大获益,进一步突出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能够强有力地支持促进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决策。因此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ESVs) 的评估引起了很多关注。 中国黄土高原正在遭受剧烈的人类活动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长期耕作) 和严峻的环境条件 (例如高度易蚀的黄土土壤,不均匀分布的降水和破碎的地貌) 的挑战。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最脆弱,且受侵蚀程度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使农业生产力降低、水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退化。自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二十年来,生态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引起了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报告了区域、次区域、分水岭和地方尺度的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时间变化和权衡。但是,很少有研究考虑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对该关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姜维助理研究员、傅伯杰院士和吕一河研究员在Sustainability上发表的文章"Assessing Impacts of Land Use/Land Cover Conversion on Chang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利用类比经济学中弹性的概念,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弹性公式,探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5年三个时段中,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 样本选取和数据计算 确定样本数据并重新定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