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喜报】重医附一院杨刚、宋晶彦获评“重庆好

热烈祝贺 重庆好医生  重庆好护士     

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第三、四季度“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人物名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杨刚主任医师、护理部宋晶彦主管护师分别入选。

据了解,“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推荐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每季度开展一次,旨在弘扬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激发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大众、奉献社会,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杨 刚 在内镜鼻颅底重建领域我们是创新技术的引领者

94791675207143884

杨刚,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北美颅底外科协会(NASBS)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神经内镜经鼻治疗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及脑室、脑池肿瘤治疗。2019年在第29届北美颅底外科协会年会上发布由自己命名的、原创性的颅底修补技术---“In Situ Bone Flap (原位骨瓣)技术”,受广泛关注,在神经内镜颅底重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研究成果被写入“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颅底重建技术专家共识”。2022年首次开展“垂体瘤日间手术”,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共23小时。据文献查询,垂体瘤手术不到24小时出院在国内外曾经尚无报道,创垂体瘤手术治疗新纪录。

84551675207143983

怎么样解决颅底重建这一世界性难题?

微创是外科手术永远的追求,内镜手术是微创外科的代表。“我的亚专业是颅底,主要临床工作就是使用内镜,借道鼻腔,切除颅内肿瘤。”杨刚主任医师说。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切除肿瘤后颅底往往遗留一个“大窟窿”,因此,术毕颅底重建是手术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颅底修补失败,术后脑脊液漏,以及伴随的严重颅内感染往往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目前国际上“经典”的修补方法是2006年由UPMC(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发明的“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该方法放弃颅底的“骨性重建”,在鼻腔内做很大的转移鼻黏膜瓣,同时还需要取大腿的脂肪、阔筋膜。

UPMC的方法虽然能比较好地解决脑脊液漏的世界难题,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手术后颅底永久性骨缺如;因为很大的黏膜瓣转移,导致鼻腔内大面积黏膜缺如、骨裸露,鼻腔并发症很多;额外增加病人大腿新的创伤。

让国外同道广泛关注的中国技术!

杨刚主任医师从2016年开始,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发现,完全可以在布满血管、神经、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的颅底用高速磨钻(10万/分钟)“雕刻”出一个面积约手机电话卡大小(1.5x1.0cm)的骨瓣来。手术结束时,再利用它做修补。这样不仅完全恢复了颅底的解剖结构,而且不增加额外创伤,真正体现了内镜微创的巨大优势。并命名“In Situ Bone Flap”,即原位骨瓣技术。

2019年2月,杨刚受邀参加在美国奥兰多召开的第29届“NASBS-北美颅底外科学会年会”上介绍这一创新技术时,引起了国外同道的广泛关注,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在颅底这么狭窄、危险之地竟然可以做出骨瓣来!

目前,“In Situ Bone Flap原位骨瓣技术”已经常规运用于临床手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改进、推广。该技术已经写入“专家共识和指南”。连续受邀参加第30、31届NASBS年会介绍“In Situ Bone Flap”技术(因疫情取消)。参加2020“重庆英才 智创未来”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进入最后总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迄今为止,已发表SCI论文3篇,获批国家专利3项。

宋晶彦 屡次奋战的“抗疫先锋”

23381675207144356

宋晶彦,中共党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干事、主管护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逆行武汉前线,先后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执行抗疫任务,坚守46天。2021年作为国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赴吉林医疗救治专家组奔赴吉林省通化市,深入重症隔离病房,开展新冠患者危重症救治工作。2022年上海疫情发生后,他再次主动请缨援沪,在上海松江区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和核酸采样点等奋战42天,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于2020年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最美逆行者”称号,2021年被吉林省通化市总工会评为“抗疫先锋”称号、被通化市委授予“通化市荣誉市民”称号。

逆行出征 全力奋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