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挑戰不可能世界“四項第一”特高壓工程年底建成(2)

建設特高壓輸電工程、大規模輸送西部清潔能源,可緩解東中部人口稠密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壓力。准東至皖南特高壓工程投運后,每年可減排煙塵2.4萬噸、二氧化硫14.9萬噸、氮氧化物15.7萬噸。

目前,中國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其他國家也看到了特高壓的優勢。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聯合投資的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一期工程,2015年奠基,去年12月建成投運。這條中國首個特高壓“走出去”項目,將美麗山水電站超過1�3的電能輸送到巴西東南部負荷中心,滿足了2200萬人口的年用電需求,實現了特高壓技術首次海外落地。

眼下,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業內預計,二期項目將帶動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國產電力裝備出口,進一步推動特高壓輸電技術、規范和標准的全球化應用。

動輒兩三千公裡的特高壓也許對部分國家吸引力有限,但對跨國電網、洲際互聯就不一樣了。日本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宣稱要打造包括中俄日韓蒙在內的東北亞能源“超級電網”,去年10月軟銀在蒙古戈壁灘建設的50兆瓦風力發電場投入使用。韓國電力公社社長趙煥益在一次論壇上也表示“覆蓋韓中日乃至俄羅斯的‘超級電網’在經濟及技術層面是可行的。”

四年前的秋天,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曾邀請多國電力專家、企業及投資機構代表,在新疆探討泛亞洲區域“超級電網”。參會代表分析,東亞的韓國、日本屬消費大國,但供應能力薄弱,蒙古國煤炭、風能及太陽能富集,但消費市場有限﹔中亞的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水電供大於求,而臨近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缺電人口達4000萬人——結論是,互相連通的“亞洲超級電網”可完成跨國電力交易和互聯,促進區域能源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經濟性。“這是未來亞洲集體的能源策略。”亞太經社會能源專家德裡克·阿金森說。

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被認為是“亞洲超級電網”的另一個驅動力。氣候變化要求各國研究設計以可再生能源為依托的輸送模式,若想把發電空間讓給隨時變動的風電和光電,電網必須堅強、智慧地應付這些“不靠譜”能源,這就需要特高壓電網的大輸送能力和足夠的裕度。

這一點已被實踐証明。目前,新疆已投運750千伏“疆電外送”一、二通道及±800千伏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依靠這些“電力高速公路”,去年新疆可再生電力外送量佔據“疆電外送”總電量的1�3還多。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表示,新疆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是“一帶一路”核心區,未來可推進新疆與周邊國家電力互聯互通,深化國際能源合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能源利用的最佳方案。

關於特高壓的爭議

特高壓自誕生之日,便爭議不斷,特別是對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

主要觀點有三:一是不安全,有導致大停電的危險,美國、印度大停電就是教訓﹔二是造價太高,相當於“燒錢”,發電企業虧損,電網企業營收增速放緩,誰來投資﹔三是電力需求增長放緩,西部棄水、棄風、棄光加劇,難以消化特高壓跨區域送來的電,政策趨勢顯示送電地區與受電地區電價價差可能進一步縮小,從而減弱遠距離輸電的動力。

但也有觀點與之相對,認為特高壓與大停電並無直接因果關系。此外,特高壓工程造價及經濟效益分析不等同於特高壓電網整體效益分析。

受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特高壓技術推進應伴隨整個項目的嚴謹論証,並通過實踐不斷檢驗總結。

提升特高壓技術水平,在電網架構、通道設計及事故防備上不斷完善,提高特高壓安全性。目前國家電網已建立仿真中心,通過掌握電網特性的仿真分析技術,避免安全穩定控制措施失效,防止大面積停電。

引入市場化機制,通過跨省區現貨交易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空間,這使甘肅省去年棄風棄光電量同比減少19%,通過跨省區現貨交易消納的新能源電量佔新能源增發電量的一半。在東北,不能深度調峰的火電廠向提供深度調峰服務的火電廠支付補償金,這種市場化定價的經濟補償激勵發電企業在調峰困難時主動減發,也為可再生能源騰出消納空間。

按照國家《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今后幾年將優先建設以輸送可再生能源為主且受端地區具有消納市場空間的輸電通道﹔優化電網調度運行,提高現有輸電通道運行效率,發揮電網關鍵平台作用,為水電、風電和光電打造“綠色通道”﹔因地制宜開展跨區跨流域的風光水火聯合調度運行,實現多種能源發電互補平衡,從而逐步解決全國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