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跨境电商出海“一带一路” 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如

  尽管全球经济波动加大,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12.62万亿元,增长3.6%。

  与此对应的是,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跨境电商结算额与成交量都双双实现显著成长。

  PingPong全球副总裁兼合伙人徐征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表示,最近一年,PingPong平台服务企业出口“一带一路”市场的交易规模比重增长超过80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外贸B2B企业出口“一带一路”市场的交易规模(TPV)占比也首次超过50%。

  在他看来,这背后,不仅仅是面向“一带一路”市场的消费电子产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货物跨境电商贸易一直在稳步增长,近年互娱行业、在线教育、航旅等服务贸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跨境电商结算额也不断取得突破。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中国企业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市场,但与他们利益高度相关的跨境收付款等金融基础实施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完善。

  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设立本地账户的中国企业占比依然较低,多数中国企业仍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代理商收取跨境电商款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这种“代理”模式不但导致收款效率较低,且容易因代理机构自身反洗钱风控疏漏而面临账户资金暂时冻结等问题。

  此外,在布局“一带一路”某些国家地区后,越多越多中国企业发现小币种汇率风险对冲正成为一大挑战。原因是他们未能找到合适的当地银行快速实现小币种兑换与资金跨境归集到账,导致企业不得不承受额外的汇率风险与收款归集难题。

  与此同时,众多中国企业发现自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缺乏完善的营销伙伴与物流机构,导致他们就算拥有价廉物美的产品,也未必能在当地获得理想的销售额。

  记者获悉,这背后,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民众有着不同的消费文化与付款习惯,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

  比如在中东地区,受传统文化、历史与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地仍有大量消费者青睐现金支付,比如他们在跨境电商平台完成购物后,仍喜欢货到付款模式,但这种支付方式也带来退货率偏高,跨境电商卖家额外承担货物被盗或顾客拒绝付款等风险,导致配送成本更高。

  国际支付公司Checkout.com(下称Checkout)发布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在中东地区,约65%消费者会因跨境电商安全隐患而放弃线上消费,约75%消费者会在跨境电商等线上交易被误拒后弃购,约60%消费者还因为不能使用自己喜欢的支付方式而放弃购买。

  Checkout亚太区总经理施伯雄指出,作为跨境电商的底层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跨境电商支付服务商需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消费文化与支付习惯,制定因地制宜的跨境支付结算服务方案。

  “比如跨境支付电商服务商需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洞察中东地区各国消费者支付方式偏好变化、弃购率趋势、常见付款被拒原因等,持续对现有支付结算流程进行优化改进,最终提升支付成功率。”他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这很大程度考验跨境支付服务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本地化运营能力,即跨境支付服务商需一面尽快找到合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当地本土合作伙伴,最大限度连接当地的支付生态,一面针对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付款习惯,设计更便捷的付款页面与用户操作流程。

  徐征对此深有感触。

  他向记者透露,跨境支付已成为企业机构开辟“一带一路”市场的基础需求与不可或缺金融服务。相比跨境清算,本地清算可以实现更快的支付指令传递与支付流程简化,令跨境支付结算成本变得更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