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渗透测试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稳步实现支付工具升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9月3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网络技术、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成为法定货币的升级方向。

  穆长春指出,数字人民币同实物货币一样,适用“占有即所有”规则,以币串体现价值,储存在用户开立的钱包内,并通过钱包进行支付结算。用户是钱包内数字人民币的所有人,通过对钱包的占有和控制实现对数字人民币所有权的公示。

  总体来说,数字人民币是利用最新的网络和移动支付技术,通过组织形式和业务模式的再造,实现了对货币发行和支付体系的一次大的升级,既有现钞的物权特征和匿名功能,又具备电子支付工具的便携易用和可追溯性,升级成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通用型支付工具。

  而数字形态央行货币的承载工具,即微信、支付宝、作为运营机构的商业银行掌银APP、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APP,依然作为钱包使用。

  “这些钱包提供商,也包括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要有合规意识,取得相应金融牌照并服从监管。”穆长春称,在完成货币的升级后,全社会的支付工具也就相应地要升级为新的货币。

  穆长春认为,首先要实现升级的是零售场景所用到的支付工具,也就是用数字人民币作为所有零售场景下的支付工具。

  “区别批发和零售的标准并不是金额大小”,穆长春强调,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所谓批发支付交易,就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交易,是按照支付交易的对手方来区分的,而不是以金额来区分的,大额支付并不一定就是批发支付,小额支付也不一定就是零售支付。除了双方均为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交易,其他各个主体之间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为个人、企业、事业、政府单位的支付交易,都属于零售支付。”穆长春称,短期内,人民银行可以先从技术标准上统一二维码标准,实现条码互认;长期来看,人民银行将稳步实现支付工具的升级。

  穆长春表示,整个支付市场的商业模式不用改变,监管模式也不需要改变,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的大方向,根据原有监管职责和权限进行机构型和功能型监管。同时,由于处理成本的降低,支付市场参与方的成本也降低,社会整体福利因此提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