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三维测绘为天坛复刻孪生兄弟(2)

  精细而完整的外业扫描并不是测绘的结束,有了扫描数据还需要内业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数据的后期处理、分析和建设。“如同拼图,外业人员制作好每一块拼图,内业人员则要负责把分散的拼图给拼在一起。”北京市测绘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品祥告诉北青报记者。

  陈品祥介绍,拼在一起后内业人员还需要进行位置校正、再将其建成三维模型并搭建平台,这样全流程工作结束后,实景三维中轴线才能呈现在大家面前。去年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实景三维中轴线首次呈现在公众面前。“景山鼓楼互眺、天安门正阳门互眺”“永定门的雪景”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场景通过屏幕展现在观众面前,多视角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展览只是实景三维中轴线应用场景之一。陈品祥告诉北青报记者,作为一个数据基底,实景三维中轴线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从规划审批、环境整治到科学考古、遗产监测,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绵延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7个世纪历史层级累积,在历史更迭中不断变迁,一些遗产点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本次中轴线测绘过程中,通过三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准确定位消失了近90年的天桥。史料记载,天桥是明清帝王前往天坛祭天时的必经之路,也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节点。但经过历代降低拱桥、扩展路面、拆除栏板等多次改造,老天桥地上的痕迹都已消失。此前北京市也多次尝试找到天桥原址。“这次我们灵机一动,找桥先找水,水和中轴线的交汇处就是天桥。”陈品祥说。

  循着这个思路,北京市测绘院工作人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天桥位于龙须沟之上,而龙须沟在上世纪20年代整治疏通时,被加了盖板,于是工作人员又去调查地下排水管线。“我们拿着仪器一条一条管线去排查,就发现有一条沟的盖板明显跟其他的不一样。”陈品祥介绍,结合测绘院在80年代做管线普查时留下的资料,工作人员确认该管线就是当年龙须沟所在之处,从而精准找到了天桥原址。

  遗产监测系统助力

  保护智能化、精准化

  中轴线上各遗产点经过数百年历史洗礼,形变和破损在所难免。形变数值、破损程度如何?未来,测绘形成的实景三维数据将会为遗产监测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2023年1月,《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实施,其中提到要高标准建立遗产监测系统,通过对遗产保存的空间格局和本体状况、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等方面的监测,提升预防性保护管理水平。

  中轴线测绘将是建立遗产监测系统的重要数据基底。安智明介绍,中轴线遗产监测平台分为本体监测和风貌监测两方面。本体监测针对文物本身,通过不同周期扫描,建筑物局部形变、细小的裂缝也能被精确监测,为后期的管理和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扫描获得的三维模型精度达到毫米级,比航飞获得的模型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更能监测出遗产本体细微的变化。”安智明说,除了文物本体监测信息,实景三维技术还能加入道路监测信息、人口监测信息等,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遗产保护。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摄像/本报记者 郭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