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市场现货交易中心连续21小时负电价刷新(2)
时间:2023-05-11 10: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采访中,一家光伏制造企业人士认为,不管出现深谷电价还是负电价,对光伏整体投资收益还是会有影响。由于电价政策不可改变,企业需要从其他方面去减少光伏发电的投资成本,在有限的空间里去提高光伏投资收益。 他提到,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选型至关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的系统成本、发电量及投资收益。近年来,随着行业发展,光伏组件技术不断迭代,组件产品功率迅速增加,大尺寸、高功率的组件产品已成为降低度电成本的关键因素。 上述发电侧央企人士则认为,负电价出现也和储能配置不到位有关。风电、光伏天然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不可避免带来新能源消纳问题。也因此,近年来“新能源+储能”模式在全球范围获得推广,我国也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 然而政策配套的背后,在新能源发电侧,储能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有行业数据显示,目前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而新能源配储的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这意味着,新能源侧储能并未如预期协助风、光消纳,反而因高昂投资成本,成为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经济负担。 “理论上市场需要增强储能能力进行电力供需调节,但现实中,如果储能管用,就不至于出现负电价,也不会出现风光发电消纳难点。这里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左前明提出,目前新建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要求按照装机容量10%及以上比例配建调峰能力,相当于2-4小时的储能水平,但实际上没光没风的情况往往不仅2-4小时,配套储能容量低、时间短,并无法根本解决消纳问题。 林伯强也谈到,风光消纳问题可以缓解,但需要看市场成本的选择。目前储能投资成本非常高,未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占比增高,储能需求会更高,投资成本还会继续上升。如果储能成本大于发电成本,企业是不会选择布局储能的。强制配套只能缓解部分消纳问题,无法从根本解决。 成本下降储能布局有望放量 负电价折射出新能源电力并网的消纳难题,越发凸显储能系统的重要性。 “山东是风光发电大省,也是强制配储的大省。在这一情况下,仍出现储能配套不足的情况,意味着储能行业依然有着较大上升空间。”国轩高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逐步传导至电芯层面,让长期困扰储能的投入成本较高问题得到一定缓解,装机积极性正在加速恢复。 高工产业研究院项目库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开的储能中标项目达46个,超过去年上半年总量。 近期,多家头部电池及储能上市公司表示碳酸锂跌价对行业构成利好,并透露储能市场的强劲增势。 阳光电源认为,碳酸锂价格下降有利于拉动下游需求,利好光伏逆变器、电站投资开发、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等多项业务,目前储能订单良好;宁德时代及国轩高科均预计,今年储能行业增速会比动力电池更高。 “最近明显感觉用户自投的储能项目越来越多。”华东地区一位储能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上游的材料下降对电芯价格的影响是有一定滞后性的,碳酸锂的价格下跌还没有完全传导到储能电芯,目前碳酸锂已下跌超60%,而储能电芯的价格降幅约30%。随着传导机制的释放,后续储能有望进一步放量。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6月储能电芯价格将跌破0.7元/Wh,2023年下半年将下滑至0.6元/Wh;在储能系统端,由于PCS以及PACK等成本及价格的下降,预计2023年下半年储能系统价格将下降至0.9元/Wh,2025年下半年有望下滑至0.7元/Wh。 “近期碳酸锂处于急跌行情,业内还存在一定观望情绪。”华南地区一位锂电投资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待上游材料价格趋于稳定,预计下半年储能会迎来集中爆发期。 一般来说,储能根据应用场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三类,三者对于电价及原材料成本的敏感程度又各不相同。 “发电侧储能多为政策引导,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并网,整体利用率不高,且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前述储能从业人士表示,相较而言,碳酸锂价格下跌对电网侧、用户侧的装机积极性影响会更大,尤其是用户侧,整体装机容量不大,投资较小,对成本的敏感度更高,在当前价格体系下,处于峰谷价差较大地区的分布式储能项目已经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