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美丽中国·绿色奇迹:别了,“无树村”(2)

2007年,那曲林业技术人员从拉萨引进20株云杉、10株北京杨,从索县引进30株高山柳,在市区试种,到目前,云杉存活13棵、北京杨存活1棵。“可以说,这14棵树是那曲市区年龄最长的树了。”那曲市林业局植树造林科科长拉顿说。此后,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种树提高树木成活率。

拉顿介绍,那曲市林业局植树造林科在市直43家单位和市林业局2个试验基地开展植树试种,2018年共计试种植树19898株。同时,高山柳在那曲推广的技术初步成熟,成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植树、育苗的最佳树种。

冬季去那曲,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每棵树都穿上了厚厚的“衣裳”:钢条做支架,外套遮阴网、毛毡、草席子等,部分植树试种区域周边还建立了阳光板防风设施。“冬季防寒工作至关重要,也是影响植树成活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拉顿说。

为支持那曲市高寒植树的试种试验工作,西藏自治区投资1000万元建立试种试验区170亩;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拨付专项资金118万元用于那曲栽植树木越冬防护工作。

48岁的牧民桑旦搭杰生长在那曲,他说:“26岁前我没去过其他地方,也没看到过树。20年前我第一次去拉萨,在那儿第一次看到树,心里想着如果那曲也有树、有绿色该多好。现在,那曲也有了树,虽然不能跟拉萨比,但是夏天也能看到绿色了,小孩们也不像我们小时候没见过树,他们从小就见过树。”

“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每棵树”

记者在阿里地区普兰县、噶尔县、札达县等地采访时,都看到了成片的树木。据了解,2018年,札达县的8个村告别了没有树的历史,种植秀丽水柏枝、藏细柳等本土树种1.23万株。

在阿里工作了30多年的本地干部加央说,2016年阿里地区提出在城区大规模试种树,当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后来,噶尔县邀请全国知名林业专家、学者和技术员实地考察,向农牧民群众请教种树经验,并选派本地技术人员先后到青海、甘肃、内蒙古等气候相似地区综合考察。经过多方论证,最后确定了毛头柳、青海杨等20多种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的苗木。

“没想到种树的考验从运输途中就开始了。”噶尔县县委书记高宝军说,运输途中要包严实,中途适当补水,运到终点泡入水池给树苗补水。这还没结束,种植还有几道关:沙石地上种树,水分容易流失,要做好保温保湿,除了浇水还要给树注营养液、施生根粉,“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每棵树”。

如今,经过3年多试种,狮泉河镇新栽种的青海杨、毛头柳等10多类42万余株树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85%,结束了阿里只能栽红柳、班公柳的历史。

“城市变绿了以后心情也好多了。”加央说。据阿里林业部门介绍,多年来,阿里地区造林及防沙治沙68.21万亩,植树1110.35万株,风沙得到了一定遏制,尤其是狮泉河盆地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琼达卓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