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烟叶产业化发

为深入实施烟叶名牌发展战略,加快烟叶产业化进程,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烟叶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生产方针,以创全国优质名牌烟叶为发展主题,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综合标准化技术规范,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和烟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08年底,种植面积达到23.5万亩,单产132公斤,收购量62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32%以上;亩均产值1200元以上,总产值2.82亿元以上,实现税收6200万元以上;烟叶整体生产水平保持省内领先,全国重点烟厂年供货量达到收购量的70%以上;烟叶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进入3—4个全国名优卷烟品牌主配方。到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单产135公斤,收购量64.8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35%以上;亩均产值1250元以上,总产值3亿元以上,实现税收6600万元以上;烟叶整体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全国重点烟厂年供货量达到收购量的80%以上;烟叶总体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进入4个以上全国名优卷烟品牌主配方。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单产135公斤,收购量67.5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38%以上;亩均产值1300元以上,总产值3.25亿元以上,实现税收7150万元以上;烟叶整体生产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全国重点烟厂供货量达到收购量的80%以上;烟叶总体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进入4个以上全国名优卷烟品牌主配方。 三、工作重点 (一)稳定种植面积,扩大集约化生产规模。在确保完成种植面积计划的前提下,采取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的办法,积极引导烟叶生产向种烟5000亩以上大乡、500亩以上大村、5亩以上科技户和100亩以上连片区域集中,严格控制零星分散种植,不断扩大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在全面落实各项生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抓好各项关键技术的落实。 1.优化品种结构,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坚持以云烟87、云烟85、云烟202为主要品种,进一步恢复红花大金元、K326等品种种植面积,积极开展中烟201等新品种种植示范工作,坚决杜绝劣杂品种种植,确保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00%。同时,加快优良新品种配套技术的研究,落实配套措施,真正实现良种良法和优质高效的目标。 2.大力推广集约化育苗,加快育苗商品化步伐。全部实现以漂浮育苗为重点的集约化育苗移栽,专业化管理、商品化供苗达到80%以上。 3.坚持旱作栽培,扩大地膜覆盖面积。要重点落实好“秋深耕、冬起垄、春盖膜、勤中耕”等系统整地技术措施,扩大烟田地膜覆盖面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烟田整地起垄面积达到95%以上,烟田地膜覆盖面积达到80%以上。 4.扩大有机肥施用面积,推行平衡施肥技术。广开肥源,科学施肥,想方设法增加烟田有机肥施用量,烟田有机肥施用面达到95%以上,烟田豆浆灌根、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5%以上。 5.普及“三段式”烘烤工艺,推进专业化烘烤进程。积极推广普及烟叶成熟采收标准和“三段式”烘烤工艺。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快专业化烘烤进程,重点搞好10座以上密集式烤房群的专业化烘烤示范基地建设。 (三)抓好三项示范工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科技为先导,全面落实综合标准化技术规范和各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示范的作用。优质烟示范乡、科技示范园、领导示范田三项示范工作分别达到全市、全省和全国先进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区抗灾能力。“十一五”期间总共投入3.2亿元,加快烟区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要扩大烟水、烟炕配套面积各5万亩,烟叶土壤改良面积3万亩。同时,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体系建设,提高增雨防雹作业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烟区抗灾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管理创新。逐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立目标,明确职责,严格奖罚,通过对体系运行的阶段内审和年度评审,不断提高体系运行质量。逐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不断增强全体员工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快烟叶技术推广。整合现有技术资源,注重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强化技术指导网络建设,采取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烟农的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标准化技术普及率。 (三)完善投入机制,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在现行的地方财政、烟草企业、烟农三方联合投入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生产投入机制,明确投入主体和投入项目,积极探讨和试行烟叶生产发展基金制度的运行模式,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三门峡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  

分享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