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卫星电视设备行业市场分析 卫星电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时间:2023-04-30 01: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卫星电视设备行业市场多大?近年来,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下,全球航天产业发展迎来大发展大变革的新阶段,靠国家包揽包办的发展模式已然发生改变,商业航天成为助推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新生重要力量。全球著名的航天科技公司SpaceX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达成了航天史上的标志性成就,其推出星链宽带(专网通信)、卫星发射(卫星代工)以及商业载人航天和运载等新商业模式拓宽了航天产业全新应用场景。以SpaceX为代表商业航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新模式推动着世界航天产业的迅速发展。 由于卫星应用涉及众多不同的领域,而各个领域在应用方面又有着较大的区别,如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应用产业链相对较为复杂。 卫星应用产业上游主要涉及卫星的制造、卫星的发射、卫星地面设备的建设,所涉及的企业大多为地面设备制造企业,仅有少部分为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企业;下游产业链涉及众多领域,其中在交通、通信和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较为普及。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卫星电视设备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卫星设备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卫星及应用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对引领科技创新与科学发现,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铸就航天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构成情况来看,目前,全球卫星产业的发展仍以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地面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地面设备制造业逐渐取代卫星服务业,成为卫星产业第一大细分领域。2021年,全国地面设备制造业占卫星产业总收入的51%,卫星服务业占卫星产业总收入的42%,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0%。 从目前全球卫星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卫星产业大致可划分为卫星服务业、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以及地面设备制造业等四大领域。 2016-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近两年来变化不大。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占全球航天产业比例73.05%,是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全球卫星服务行业收入分布状况来看,2020年,全球卫星电视直播市场收入884亿美元,占比75.04%;其次为卫星固定通信,收入157亿美元,占比13.33%;第三名为卫星广播,占比5.35% 从全球卫星地面设备制造行业收入分布状况,卫星导航设备收入1034亿美元,占比76.42%;大众设备以175亿美元,占比12.93%;网络设备收入144亿美元,占比10.64%。 2016-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近两年来变化不大。2020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与2019年基本持平,占全球航天产业比例73.05%,是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卫星制造与发射行业依产业顺序先行落地,近年增速较大。2018年卫星制造业收入195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收入7%,同比增长26%;卫星发 射业总收入62亿美元,占卫星产业收入2%,同比增长34%。 发射环节一箭多星技术较为关键,制造与发射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相较于国外一箭60星的发射水平,我国一箭20星的发射技术有待提高, 并且目前中国单颗卫星制造成本也在海外普遍水平的4倍以上,成本降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地面设备发展较快,利润占比不断提升。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终端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销售,地面设备相较 于卫星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地面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从2012年的754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13%, 卫星运营与服务产业主要由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遥感服务以及卫星导航服务构成。 根据我国现有低轨卫星星座计划与美国StarLink计划的对标情况,在2020-2022年间,以国营 企业为主导建设力量的低轨卫星星座将陆续面世,估计我国2022年共计在轨低轨卫星规模800余颗。长期考虑,随着产业链各环节技术的成 熟及制造成本的下降,民营企业主导的低轨星座规模也将陆续上量,2027年我国低轨卫星总规模有望达到3960颗。 卫星电视设备行业市场前景 目前卫星产业以国企和事业单位为主,关键技术“国家队”居多。我国企业以航天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实力突出,能够实现整星 出口和发射任务,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主要围绕微小卫星制造以及分系统及零部件领域深耕,且制度灵活,可以作为国企的有效补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