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中找到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 盲人作家陈(2)
时间:2023-04-26 03: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在陈光炅最初结识的盲人朋友中,给他们进行电脑培训的老师袁悦悦是最让他佩服的一位。他是一名先天性盲人,但他不仅能流畅地使用电脑,而且还自己填词作曲写了很多歌,钢琴也过了十级。“从来就看不见这个世界的人尚且能把生活过得这么精彩,我为什么不行?”
陈光炅在电脑前进行创作。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摄 B 作家 书写盲人自己的故事 一次在和网友聊天的过程中,对未来要做什么尚感迷茫的陈光炅找到了方向。这位网友经常在QQ空间里发一些自己写的诗歌、对联之类的文字,陈光炅就通过评论的形式和她对起了对联,也写一些诗来唱和。后来有一天,网友就问他:“既然你不想做按摩,你又喜欢写东西,为什么不尝试写作呢?” 这话启发了陈光炅,“以前也有作家写过盲人,但几乎都是双目健全的作家在写。由盲人来写盲人的故事,似乎是很难能看得到。”陈光炅觉得,如果自己来从事写作,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入口。 可是盲人究竟有什么故事?自己又该写一个怎样的盲人故事?当陈光炅决定开始写作时,他才发现仅凭自身经验远远无法使故事丰富起来,他需要去了解更多盲人在生活所经历的苦与乐。 “2007年的时候,我开始重新考虑按摩。”陈光炅说,“我想到广州去开一家盲人按摩店,通过按摩店来结识更多的盲人。同时,那时候我也逐渐接受了自己永久性失明的现实,我觉得既然失明会成为一种长期状态,我还是有必要到一个远离父母家人的环境中,去学习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盲人。” 陈光炅的盲人按摩店经营了两年。到2009年时,在感觉自己素材积累得差不多后,他将按摩店盘出回到成都。根据自己的见闻,更多源于自己的经历,陈光炅开始在自己经常看网络小说的网文平台上进行创作,这部颇具自传性质的作品,陈光炅将其命名为《奇迹天地》。
陈光炅作品《心路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摄 出乎陈光炅自己的预期,这部小说推出之后很快收获了读者的积极反馈,平台的编辑也主动联系陈光炅“催更”。最终,这部55万字的网络小说获得了平台几万张的推荐票。“其实写作是一件很容易懈怠的事,你写着写着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可能就停下来去写别的了,或者遇到瓶颈就想着休息几天,然后原先的想法就慢慢消失了。”陈光炅说,“好在我刚开始尝试写作,就得到了读者和编辑的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奇迹天地》之后,陈光炅又陆续创作了《逆天指》《新羽翎》《鸳鸯错谱》三部小说,累计超过400万字。 采访过程中,陈光炅现场向记者演示了依托读屏软件进行输入的过程,只听见喇叭里传出一连串接近于“唧唧唧”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在输入文字时,读屏软件会将输入读音对应的每一个汉字进行组词,方便输入者选择,但这样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陈光炅捕捉灵感的需要,“如果按照那种速度去输入,等你好不容易选好上半句的字,很妙的下半句却已经想不起来了。” 因此,他将读屏软件的语速调到了软件所能支持的最高速度,差不多是正常语速的10倍。由于语速太快,陈光炅的父亲一度以为家里进了老鼠,上上下下找了一番之后,才发现声音原来是从书房的音箱里传出来的。“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容易打出很多错别字所以一篇稿子写完,我又得倒回来逐字逐句检查好几遍。”
陈光炅在段雁苓帮助下参加马拉松。受访者供图 C 志愿者 在奔跑和助人中获取“自由”和愉悦 2019年,陈光炅出版了记录自己作为盲人跑者心路历程的纪实小说《黑暗马拉松》。在这本书里,陈光炅讲述了一个从光明跌入黑暗的盲人的一段真实经历,一直感到幸运的主人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被一位跑步爱好者“捡”到,并将他带入温暖、友爱的“疯马跑团”,从而实现了主人公想要跑步锻炼的愿望。在一次一次的跑步过程中,主人公的思想有了升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