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Routers配置

電商助農,“一時火”還要“一直火”(危中尋(2)

網店多了,同質化問題來了。為了提檔升級,王營村建起電商產業園,建起倉儲冷庫,22家電商企業、4家物流企業進駐,實行標准化管理。王鳳雷有了新煩惱:“生產線要升級,一直招不到人。”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胡序濤坦言,下一步要加強電商人才體系建設,加強本地人才培訓,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另外,還要引入專業的服務商,從營銷、供應鏈、數據分析等方面,為鄉村網店提供更專業服務。

專家連線

“近年來,農產品電商增速連續高於電商整體增速,但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唐珂認為,當前制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是初級農產品向適合網絡銷售的農商品轉化困難,二是農產品物流效率低、成本偏高。

“提升網絡覆蓋質量,縮小城鄉數字差距。”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認為,互聯網跟水電路網一樣,是鄉村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必須加快補齊這個短板,加強農村4G、寬帶等建設,讓電商服務通達所有鄉鎮,快遞服務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

“補齊物流短板,要暢通農產品出村兩個‘一公裡’。”葉興慶說,解決“最先一公裡”問題,將供應鏈環節前置到距離產地最近的地方,實現生鮮農產品快速預冷、分揀、包裝等作業﹔解決“最后一公裡”問題,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讓農產品運得出、供得上,才能賣上好價錢。

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搬上網,而是倒逼產業深層變革

【長鏡頭】

沉寂了一個多月,四川丹巴縣八科村醒了!

山路旁的坡地熱鬧起來,今年計劃種200畝黃金莢,200畝高山蔬菜。“咱們種的可都是訂單!”村委會主任蔣朝林說,盒馬公司合作的基地落地,村裡種出了生鮮超市裡的“網紅”蔬菜。

一張張訂單,讓丹巴縣特色蔬菜“黃金莢”改變了命運——由一季種到兩季,重新種滿了山谷,豆莢能從6月摘到國慶前。靠著電商供應鏈,不到24小時,沾著露水的豆莢就會送到城市的超市貨架。

其實,黃金莢的“成名”之路並不順利。黃金莢是一種金黃色的四季豆,是丹巴特有的蔬菜,纖維少,口感脆。剛發展的那幾年,常常滯銷。蔣朝林清楚地記得,2018年,他拉著1500斤豆莢,滿懷希望到了成都,結果3天隻賣出75斤。又拉了一車去康定賣,還是賣不動。

“養在深山人未識啊!”縣農牧局局長陳淼坦言,靠農戶自產自銷,黃金莢市場僅限於丹巴當地,賣不上價。“當時,產業發展陷入兩難——繼續扶持,資金壓力大,可如果放棄,農民種在地裡的咋辦?”

產業迎來轉機。2018年7月,成都盒馬公司採銷總監熊志然到川西尋訪農產品,覺得黃金莢有做網紅蔬菜的潛質,“雪山就在眼前,山水土壤純淨,黃金莢好吃,有辨識度。”去年6月,熊志然正式把黃金莢推廣到全國門店。

縣裡與盒馬鮮生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以銷定產,繼續擴大種植面積。

“訂單讓種植更智慧!”蔣朝林說,村裡的黃金莢賣全國,不同地方的人口感不一樣。成都人喜歡涼拌,要嫩一點的﹔北京顧客喜歡爆炒,要稍長大一點的。“村裡定制化生產,筐筐蔬菜都能賣上好價。”

“沒想到,黃金莢真變成了‘黃金’!”八科村農民肖學鳳算過一筆賬:每畝能收3000多斤,按收購價每斤4元計算,一畝年收益上萬元。

專家連線

“要構建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唐珂說,從長期看,要在建設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功夫,實現初級農產品向適合網絡銷售的農商品華麗轉變,促進電商平台企業與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建立長效穩定的購銷關系。

農產品電商,不是簡單把農產品搬到網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市場倒逼,實現產業鏈的變革。“標准化是農產品上行基礎。”魏后凱認為,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農戶形成生產標准統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體”,實現農產品從種到銷的全程標准化生產,完善貫穿生產、流通和銷售全流程的數字化供應鏈。

“要讓電商助農成為長遠之策,關鍵在機制。”魏后凱說,各地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應把電商助農融進整體規劃中,實現從“產什麼賣什麼”到“市場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的轉變,助力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

如何讓更多農民“接得住”電商這項新技能?河南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說,縣裡創新推出電商孵化模式,培養更多本土專業人才。下一步還要以電商倒逼農業轉型升級,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升電商產業鏈增值空間,帶動更多農民鼓腰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4日 18 版)

(責編:楊睿、韓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