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回望”脱贫攻(3)
时间:2023-04-20 03: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墨客科技 点击:次
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社会各界及全国各地的企业团体及个人对脱贫扶贫是非常关注和支持的,每一份爱心传递给贫困户的都是一份温暖。通过这件事,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农产品销售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带动了其他村集体经济特别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发展壮大。比如,红格尔图镇红格尔图村集体经济——农家肥红土豆、南二海社区集体经济——“三源有面”面粉都效仿了这种办法,各单位、各企业也在陆续认领订购,积极开拓了销售渠道。 在一线解决问题 2018年后半年,察右后旗作为乌兰察布市首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重点脱贫旗县将接受国家的验收,脱贫扶贫工作也进入了冲刺阶段,乌兰察布市委专门派出了以市委常委挂帅的8个督导协调组深入全旗8个乡镇,直接座镇乡镇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形成了市、旗、乡多方联动在基层一线为脱贫扶贫解决问题局面,集聚起了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脱贫扶贫合力。我们几个旗级包联领导和市督导组李文彬组长在指导和督导上就商量着怎样才能更好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我们就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我是在红格尔图镇工作过的老书记,虽然和这片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熟人多,但始终充当着“黑脸”的角色,不管是驻村干部,还是镇村干部,甚至镇领导也挨过我的批评。正是我们一唱一和,保证了镇村干部每天全员到岗,并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上。记的最深的是:有一次几名女同志家里有事,晚去了,被督导组批评了,她们有情绪、有想法,我呢就第一时间去做她们的工作,我以我也是女同志的身份反复与她们交心,让她们暂时“舍小家、顾大家”,从心理上说动了她们,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对男同志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工作上的要求是严厉和严格的,有时也是不留情面的。有时有人不理解我们,有书记乡长了,何必那么较真了。但不理解是暂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大家最终还是能回归到正确的认识和行动上来。现在有时我也反问自己,我们对工作的要求和追求是不是近乎苛刻?记得南海社区支部书记袁发全妻子得了白血病,一直在北京由亲属陪护治疗,在脱贫攻坚最吃紧的时候,硬是坚持了半年多都没有去北京看望过妻子;2018年冬天,下雪了,路特别不好走,王丙村委会支部书记纪敏回旗政府所在地白音察干镇办事,在路上车翻了,造成了轻微脑震荡,只挂了三天的点滴头上缠着纱布又重返岗位;光明村委会文书任焕旺的工作笔记本堪比一本统计年鉴,数据对比清晰,全村人员情况明了,全村人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都装在了他的笔记本里,任何工作的成果和收获一定是与平时的下功夫是成正比的,超强度的工作一天他因脑供血不足晕倒在乡镇府的门口;组工干部出身的市督导组李文彬组长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在二年多的驻乡镇脱贫督导工作中,光工作笔记就记了六、七本,2019年做了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二十天后就重返了工作岗位,硬是坚持到今年退休才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工作的细致和敬业,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和感动。 回想那段岁月,感慨万千。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深入到一线,与各级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你才越来越觉得工作的许多许多还没有很好落实,才真正理解了习总书记说得,要用绣花的功夫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刻含义。而且与奋战在一线的各级干部群众每天在一起,夜以继日的工作,繁琐繁重的劳动,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情怀和悲壮。虽然在工作中有碰撞、有误解、有抱怨、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的驱使,努力做得最好。这种工作状态是积极的,对贫困百姓牵挂这种感觉是真切的、踏实的,到最后大家没有了浮躁,有的只是理解与倾心工作。才真正体会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什么一直强调人民至上,为什么一直要求基层干部多到基层一线,多到群众中去,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因为我们党是从群众中来的,我们最终要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 吃一次杀猪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