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谣正言”太平洋战场上“哭泣陆战队员”照
时间:2023-04-08 14: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默认发布 点击:次
■社交平台上有关某张太平洋战争时期老照片谣言的文字内容络绎不绝 前段时间笔者在好些个社交平台,都有看到一群营销号都在围绕着一张太平洋战争时期黑白照片“编故事”,文字内容堪称如通稿般的一致,时至今日有幸还能看到。 其中大致内容是,“太平洋战争佩里硫战役中,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翻阅了被毙日军身上的家书后,痛哭流涕”云云,啊这…… 当然,这完全不符合,甚至可以说是背离了整个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随军记者在军事宣传上所追寻的风格。 在那个珍珠港事件之后便全美民众同仇敌忾的年代,太平洋战场上的随军记者甚至会去争先报道,有多少陆战队员已经把被毙日军的头骨遗骸,寄回家当作战利品炫耀,这样看似荒唐的事迹。
■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记者对于士兵或陆战队员们“戏谑”日军遗骨的抓拍报道,才称得上当时的主流。其中不乏有烹煮日军头颅以便于保存,并作为战利品寄回家的行为(右上),范例中的(右下)图片由于过于血腥已做处理,照片中便是将一个日军士兵的头颅砍下当作路标,而这一幕恰好正发生在佩里硫战场上 但也恰恰是这类,让我们今天看起来有些溟灭人性的报道,在当时可是太平洋前线美军给家里人保平安,更是鼓励年轻国民解囊购买国债,以及当时鼓励参军杀敌的“流量”报道。 而要说体现人性的报道,在太平洋中后期倒也还是会有,比如在攻占关岛或冲绳岛后,报道美军如何解救险被日军利用的原住民。甚至会报道如何解救小猫小狗,但也绝对不在战地宣传上展露对日军有过一丝怜悯,更别说是落泪悔恨到捶胸顿足。 也更不要说这场战役,本就是让陆战1师全师蒙受重创,并且刻骨铭心视为“地狱”的佩里硫战役,更怎会愿意在战地拍摄到一张如此题材的相片发回国内? 所以在我们辟谣的同时,也应当摆正视野在照片本身,洞悉它背后真正的历史事实。
■被许多人误传为“为日军哭泣的陆战队员”的照片原片,照片拍摄于1944年9月20日的佩里硫战场 从照片里这名陆战队员腰挎的M1937型弹匣腰带上,不难看出他是一名BAR自动步枪手。而值得笔者另外多提一嘴的是,这张照片另外比较有意思的点在于,他配了一条当时陆军常用的M1936型背带,而不是陆战队常用的M1941型背带。 这种行为照理说在当时的陆战队员中算是鲜见的做法,但在所有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6个美国海军陆战队师级单位里,陆战1师则是其中最高比例会出现这种陆军及陆战队装具混用做法的部队。
■(左1、2图)M1936型背带和(右1、2图)M1941型着装对比区别,而美国海军陆战队通常情况下更常见于使用后者(经友站Gear-Illustration武具视觉授权) 回到照片原主角本人,这名坐地的陆战队员实际上身份是陆战1师第1陆战团2营(2/1)H连的Frank Pomroy一等兵。 有关佩里硫战役中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团,相信看过HBO美剧《太平洋》的读者们,都会对该团团长Chesty Puller中校一瘸一拐地带着陆战队员们撤出“血鼻岭”阵地的画面记忆犹新。 从1944年9月15日至20日撤出阵地,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团就在整个“血鼻岭”战役中伤亡近70%,几乎已被打瘫丧失战斗力,而第1陆战团2营则是该团最先与该地区日军守军发生接触的一支,在期间反复争夺200高地的过程中,由于地势原因吸引了日军炮兵的猛烈集火和不间断反攻冲锋。
■战后的美国海军陆战队Frank Pomroy一等兵拿着当年自己在佩里硫战役中被抓拍到的照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