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测|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安全扫描-香港墨客投资移动版

主页 > 业界资讯 > 网络花边资讯娱乐

“清水绿岸”治理提升 打造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

“清水绿岸”治理提升 打造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

  1月12日,重庆市“两江四岸”“清水绿岸”首批启动项目集中开工。这标志着我市与三峡集团合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正式启动。图为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效果图。(巴南区建委供图)  

  我市主城区大小河流众多,加强这些大小河流的治理提升,是我市提升城市水环境,重构城市水生态,保护城市水资源,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

  按照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我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有关要求,我市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拟对主城区20条大小河流进行全面治理提升。

  1月12日,我市“两江四岸”“清水绿岸”首批启动项目集中开工。这标志着我市与三峡集团合作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正式启动。

  编制“一河一策”方案,启动花溪河治理提升

  主城区共有大小河流155条,总长约2300公里。其中,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共31段,总长约131公里,涉及清水溪、凤凰溪、苦竹溪、花溪河、盘溪河、肖家河、溉澜溪、中央公园镜湖、跳蹬河、詹家溪、山王溪、纳溪沟、黄溪河、跳墩河、桃花溪、白沙河、一品河、马鞍溪、马河溪、双凤溪等20条河流。经过我市的努力,城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达到了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初见成效”的目标要求。

  “此次我市启动‘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统筹推进主城区河流全流域治理,将进一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治理提升成效,我市针对不同的流域特色,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制定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进行各流域的全过程雨水、污水排放控制,综合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力争到2021年,建成20条共约427公里“清水绿岸”,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花溪河是首批启动治理提升的河流。此次与三峡集团合作启动的污水管网扩容改造项目,是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系统的一个子项目,位于巴南区的花溪街道,起点是申烨太阳城小区,终点是远洋高尔夫小区,管网长度1000米,管径大小为DN800,其建设将极大地提升该区域污水的收集能力,为花溪河实现“长制久清”、“清水绿岸”打下基础。

  据了解,花溪河治理提升整体方案已完成可研报告、方案设计以及“两评一案”初稿编制,主要内容包含水环境治理工程、防洪水利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及智慧水务工程等,总投资约40亿元。整个项目拟采用PPP投融资模式,计划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年。

  建设流域“清水”系统,重现鱼翔浅底景象

  “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重点之一就是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为此,花溪河将因水制宜,高标准地建设流域“清水”系统。

  巴南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花溪河整体治理提升方案中,包括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智慧等5大板块,其中,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板块着力构建一个“清水”系统。

  在水环境整治上,将扩建李家沱污水处理厂、新建花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鹿界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界石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海棠污水处理厂等,并新扩建相关干管,完善流域污水系统;对淤泥深度大、黑臭味强河段以及箱涵进行清淤;加强二、三级排水管网工程、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末端水质净化站建设;设置陂塘湿地、雨水塘、植物缓冲带、截污式雨水口,解决城市面源污染;新增垃圾箱体、垃圾运输车等,解决农村面源污染。

  在水安全整治方面,将拆除侵占河道行洪断面的违章建筑;对建成区、规划城区和景区新建生态堤防。在水生态整治方面,将利用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站尾水作为花溪河生态补水;建设管道和隧洞,调度七星水库、龙岗水库为花溪河补水;通过坡改梯、培植水源涵养林,进行流域水土保持。

  通过这些工程和生物措施,花溪河流域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天,新改建雨污水管网204公里,新建水质净化站5.6万吨/天(雨季规模),底泥清淤27万立方米,使花溪河流域水环境全面改善,重现鱼翔浅底景象。

  高标准打造城市生态“绿岸”,让市民能亲水戏水乐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