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武漢前方報道組:在抗疫一線踐行黨報使命初心(3)
时间:2022-12-03 10: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方向決定導向,角度事關熱度。人民日報推出的一線重點報道,緊跟抗疫進程,緊扣社會關切,在網上網下都產生了很大反響,很好發揮了黨中央機關報排頭兵、領頭雁作用。 一盤棋,一條心,一股勁——以融合提升傳播力,以協作提升戰斗力 人民日報社武漢前方報道組成員有總編室、新聞協調部、經濟社會部、政治文化部等採編部門的記者,也有新媒體中心、人民網的採編人員﹔有總社記者,也有湖北、河北、山東、甘肅、西藏等分社記者﹔有主報和海外版的同志,也有環球時報、健康時報、生命時報以及傳媒廣告公司、數字傳播公司的同志。在抗疫的戰場上,大家協同作戰,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經受住了融合發展的實戰檢驗。 海外版前方記者在給版面供稿的同時,積極採寫“學習小組”“俠客島”微信公眾號報道,其中《習近平的戰疫時刻》被全網推送,《疫情當前,中央這場電視電話會議為何不同尋常》《習近平考察武漢的三大看點》,總閱讀量達530萬次。同時還推出“島叔在武漢Vlog”,用鏡頭記錄前線故事,其中《派出所的哭聲》一文,講述為基層派出所提供餐食服務的潘師傅的故事,登上當天微博熱搜,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次。 新媒體中心前方報道團隊制作新媒體產品326篇,僅在人民日報兩微兩端的單條閱讀量就超過13億次﹔策劃推出各類短視頻產品228條,其中《武漢保衛戰》《微紀錄片|武漢百步亭的社區民警》《武漢24小時》《微視頻|方艙37日》等被全網置頂推送﹔60條微博登上熱搜,佔所發微博的36%﹔推出現場直播60場,其中《直播|武漢方艙醫院首次大規模集體出院》僅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和人民日報微博瀏覽量就超過3185萬次,微博點贊19.4萬次﹔策劃推出“武漢有我”系列微紀錄片,關注抗疫一線感人故事,微博閱讀量超過9500萬次﹔推出系列權威訪談“疫線對話”,請張伯禮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知名專家解讀疫情防控形勢,僅在微博上的閱讀量就超過4000萬次,對張伯禮院士的專訪還登上微博熱搜首位,話題閱讀量達6.6億次。 人民網前方報道團隊先后推出《探訪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污染水源系謠言》《探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防護物資面臨短缺 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探訪武漢超市:貨品儲備充足 市民購買有序》等“探訪”系列圖文稿件,通過《人民戰疫》欄目進行現場連線直播。同時每天推出一篇《武漢日記》及配套的Vlog,《“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全網閱讀量超3000萬次,《西哥的方艙初體驗》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二名。人民網記者拍攝的火神山施工現場“手套照”,被作為整版公益廣告刊登。 環球時報前方記者4次進入重症監護病房採訪,1次進入方艙醫院採訪,1次進入隔離點採訪,3次跟蹤報道病人轉運,3次全程跟蹤記錄定點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置,1次跟隨社區醫院醫生開展密切接觸者上門排查服務,1次跟蹤拍攝危重病人救治,展現出強烈的使命擔當、扎實的工作作風和忘我的敬業精神。 健康時報前方記者推出原創短視頻產品28個,總播放量超過5100萬次﹔已制作15期《人民名醫》“戰疫·最前線”系列視頻直播專訪節目,在線觀看量超過3000萬人次﹔與主報記者合作採寫反映方艙醫院建立黨組織的通訊《“這個時候更要牢記我是黨員”》,在人民日報一版推出﹔採寫報道《武漢醫院新冠肺炎醫療垃圾處理壓力大》,反映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醫療垃圾積壓問題,報道推出第二天,積壓垃圾即被全部清理。 生命時報前方記者一個月採寫各類報道240多篇,推出視頻25條、視頻直播1次、圖片500多張。圍繞中醫藥在疫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推出《中醫抗疫,不怕質疑》《抗疫一線的中醫人》等系列報道﹔第一時間推出視頻報道《送別彭銀華!我們用鏡頭獨家記錄了同事眼中的他》,播放量近300萬次。 每一次重大報道,都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機。在戰疫報道中,人民日報社各部門、各媒體的前方記者勠力同心,形成了一個堅強有力的戰斗集體,出現了主報記者出鏡給客戶端、人民網當直播主持人,海外版、新媒體中心、人民網、環球時報、健康時報、生命時報記者爭相給主報寫稿的合作氛圍。目前,社屬媒體前方同事累計為主報提供稿件和圖片超過30篇(幅)(含內參稿)。 人民日報記者吳姍(左)、鄭薛 飛騰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採訪。 重責任,講擔當,求實效——開通新媒體通道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有力推動“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