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竟然感谢流氓软件
时间:2022-11-29 18: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那一刻,我竟然感谢流氓软件 网太慢、手机太卡、电脑一直弹广告……不知道多少在外工作的人和我一样,每逢回家过年就要帮父母解决这些问题。 今年我的主要对手是流氓软件。那台我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被加装了内存条以后“淘汰”给刚刚退休的母亲。摁下开机键,进入系统花了20多秒,“打败全国30%的电脑”。 系统桌面快被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快捷方式铺满。还没等我选中,光标指示符就转起了圈圈,散热器开始狂转。 “精品游戏,玩就给红包,盛大上线。”在屏幕上“××霸主”游戏的广告中央,叠放着“×压缩”的弹窗,没等我挨个把那些红色的叉叉点完,老旧的电脑已经不堪重负,新的弹窗在右下角拖出了长长的残影。死机了。 重新启动、重新死机。不得已我进入系统安全模式,依次卸载“某某看图王”“37××小游戏”“××壁纸”。再开机,广告少了一大半,可“某压缩”的广告依旧倔强地每5分钟弹一次。到相关论坛一查,需要通过任务管理器锁定这一广告进程的运行位置,再把整个文件夹删除,才能根治。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我,清理掉这些软件,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更别指望年过五旬的母亲去对付隐藏在犄角旮旯、随时弹窗的流氓软件。她是上世纪80年代的理工科大学生,拥有正高级工程师职称,日常工作中要使用AutoCAD这样的专业绘图工具,并不是“电脑盲”。记得小时候为了防止我偷偷玩电脑,她还会通过BIOS程序加密的方式让我无法进入操作系统。 但母亲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显然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退休后,她交还了单位配发的工作电脑,换上了我的旧机器。她使用的AutoCAD停在2006版,Word则是2008版的。家里路由器故障,她都得打电话找运营商的维修人员上门。 我在离家800多公里外的北京工作,她常说,等你放假回家来帮忙弄弄。上个月,母亲在视频通话时抱怨,家里的电脑一直弹窗口,耽误她工作了。父亲在旁边插话:“***天天在网上听课,还必须用电脑,搞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母亲反驳,那是“接受新鲜事物”,她跟着一个“老师”,搞虚拟货币投资。我一听,坏了,她肯定是被诈骗了。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曾发过通知,指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明确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她将信将疑,说自己才投了3000多元,已经赚了一些,明天试试把钱从“平台”提出来。第二天是周六,客服说只有工作日能提现,到了周一再联系客服,对方已经将她拉黑了。 母亲这才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去年12月底,她接到了一个“投资理财客服”的电话,她买过股票,以为是证券公司打来的,就按对方的要求添加了微信。在对方的介绍下,她加入了一个投资理财学习QQ群,群里每天有一个自称“赵睿明老师”的分析师,分享金融知识分享及投资指导,每天还在网络课堂开直播。为了能看直播,她还被要求下载了一款浏览器,她一时没注意,流氓软件随之“自动安装”。 母亲是个老股民,几乎没躲过2008年以后的每一次股灾,好在她都是“小打小闹”,赚了钱就把本金提出来,亏了就慢慢等“解套”。按照这位“赵睿明老师”的推荐,她操作之后有了一些收益。没几天,对方称股市行情不好,要到“最前沿的”虚拟货币平台“打新”,QQ群里一片“叫好”,称“跟着赵老师没错”。 在每天的洗脑课程及小额回报的共同作用下,母亲放松了警惕,在赵老师给出的交易平台上买虚拟货币。开始的两笔是3000多元、2000多元,一周以后净值就翻了倍。她已经先后4次通过手机银行转账的方式向骗子给出的3个银行账号转账共计2.6万多元,而非之前告诉我的3000多元。 从事记者工作多年,我报道过多起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件,有“以房养老”搭上房子和退休金的,有买保健品对方承诺“加价回购”后来跑路的,也有被“旅游康养公司”办卡诈骗的,没想到我的家人也会遭遇类似事件。我判断,钱可能很快就被转入境外账户,想追回已经很难。只好劝母亲,“损失不是很大,就当花钱买教训,下次尝试新鲜事物可以先问问我”。 母亲咽不下这口气——被客服拉黑以后,她去区里的反诈中心报案,案子没立上,还被教育“虚拟货币投资”是违法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她越想越气,当晚没睡着觉。第二天,我帮母亲查了银行流水,整理了报案材料,在查找她被拉入的“××数据88群”时发现,类似的群名有100多个,可能还有其他被害人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