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三大战术”显威力(2)
时间:2022-11-25 10:5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插件 点击:次
由于路东的“梅花战术”不适合路西作战,罗炳辉立即针对路西的特点创建了新的战法:其核心是在五尖山一带交通要冲的山头上,建立多个牢固防御地堡,每个地堡顶部约5米以上,可容纳50人左右,补给可坚持10天以上,安排10多位狙击手,在距地堡不同距离处插立地标,方便战士调节枪准星的高低;顽军进攻时,守卫部队首先射击拉炮的骡马和军官,利用精准的远程射击杀伤、阻扰、吸引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全力出击,新四军主力部队伺机从侧、后翼向顽军发起攻击。这种战法被称为“地堡战术”。 为了将“地堡战术”迅速付诸实施,罗炳辉不仅亲自选定地堡位置,还和战士们共同进行“地堡建设”。开展“地堡战术”的核心是具备射击、心理都优异的特等射手。罗炳辉是有名的神枪手,为了督促战士们苦练枪法,他经常以身作则,在战士们面前“表演”消灭敌人。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就有“罗师长一枪打死三个半鬼子”的故事:一小队日军进犯根据地,排着队过小桥时,罗炳辉随手对着敌人队伍就是一枪,子弹穿过前两个敌人的咽喉,又掀掉第3个敌人的脑袋,钻进第4个敌人的胳膊里,造成日军三死一伤。敌人小队吓得掉头撒腿就跑。 由于地堡位于高处,火力威猛,山坡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竹签陷阱,易守难攻,顽军屡次进攻均失败。1942年3月,国民党顽军不甘心失败,又纠集了5000多人拖着大炮又来进犯根据地。由于据守地堡的新四军战士远距离射击十分精准,顽军寸步难行,不得不对地堡发起炮火攻击。进攻前,敌人共发射了数百发炮弹,地堡外的工事大部被炸毁。由于罗炳辉指挥战士们战前对地堡进行了加固,地堡大多安然无恙。战斗中,罗炳辉在山头上的指挥所里密切注视着战场的情况,任凭敌人炮弹呼啸镇定自若。当顽军打完炮弹,把全部兵力投入到对地堡进攻时,他下令主力部队从侧、后翼发起猛攻,打得顽军死伤惨重,大败而逃。后来顽军很久不敢来犯,还将这条地堡防线说成是“攻不破的罗氏防线”。 在此后的1944年11月占鸡岗战斗,1945年4月黄瞳庙战斗,7月白龙厂、林家庙战斗中,国民党顽军又集中力量发动了几次进攻,均被新四军二师与淮南军区军民依靠“地堡战术”将其粉碎。 整个抗战期间,淮南根据地军民运用罗炳辉创造的上述战术,有效地遏制了日伪顽军的“扫荡”和进犯,淮南抗日根据地也由此成为“华中最稳定的根据地”。 (责任编辑:admin) |